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经济学界的关注。现有大量研究文献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依存关系?如果有,存在着什么样的依存关系呢?金融发展的各个环节是怎样影响经济增长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以研究,以期对上述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本文构造合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变量,主要从金融深化程度、金融发展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三个方面来考察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建立VAR模型,在此基础上首先对金融发展的各变量和经济增长变量进行短期和长期的Granger因果分析,然后进行协整检验,并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各变量的参数估计值,最后再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动态效应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1)金融深化程度和经济增长在短期是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在长期这种关系很微弱。从动态角度分析,金融深化程度和经济增长存在一种正的相互冲击效应,但是这种冲击效应是逐渐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从贡献度上分析,金融深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15.48%。这要求我们不但从金融发展规模上还要从金融发展的质上来加快金融深化改革,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2)金融发展结构和经济增长在短期几乎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这种关系也很微弱。从动态角度分析,金融结构变量对经济增长是一个负的冲击作用,但是这种冲击在滞后大概4年的时间转化为正的拉动作用。从贡献度上分析,金融结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很少,最高的时候8.814%。这说明在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在大力发展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同时,要使市场规范化,避免大的金融风险影响经济的增长。(3)金融发展效率变量主要代表的是金融中介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效率。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效率对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很微弱,而经济增长则显著是金融发展效率的Granger原因。从动态角度分析,金融发展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有一个正的冲击效应,且这种效应持续时间很长。从贡献度上分析,在前几期金融发展效率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金融深化程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是从第10期以后,超过了金融深化程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说明我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从而要求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存在“所有制歧视”对非国有制企业的贷款有一定的限制,这就大大阻碍了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非国有经济的融资体系,消除“所有制歧视”,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文章最后针对我们上述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第一,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在扩大金融发展规模的同时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及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第三,改革金融体制和改善非国有经济的融资环境。本文在构造指标上和其他文章不同,金融深化程度采用金融相关比,金融发展效率指标采用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其次在计量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应用VAR模型的分析方法进行短期和长期分析,从而达到动态分析效果。另外整个分析过程及结果都是分别从金融发展的不同方面进行的,并没有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