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术后长期的黄斑水肿状况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Y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长期(6个月)的黄斑水肿发生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A1c和胰岛素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对黄斑水肿的影响,为今后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及时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和对象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2015年3月到2015年9月期间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9例39眼和非糖尿病患者31例39眼进行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术后六个月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其黄斑中心凹的厚度,采血测血红蛋白Alc浓度,以及测量校正后最佳视力,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组病例共60例68眼,其中糖尿病患者29例39眼,非糖尿病患者31例39眼,两组间年龄(T=0.187,P=0.852>0.05);性别(χ2=0.217,P=0.642>0.05);高血压(χ2=0.473,P=0.492>0.05),均无统计性差异,两组间可以相比较。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2,P=0.601>0.05);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T=1.132,P=0.261>0.05)、术后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T=0.022,P=0.982>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组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后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97,P=0.000<0.05);非糖尿病组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04,P=0.000<0.05);糖尿病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4,P=0.035<0.05);非糖尿病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0.000<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白内障术后6个月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P=0.040<0.05),且糖尿病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白内障术后6月视力恢复差值与水肿发生秩相关系数rs=0.227,P=0.045<0.05。糖尿病年限、糖化血红蛋白Alc、术前血糖、胰岛素依赖与黄斑水肿和视力差值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6月发生黄斑水肿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且有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视力恢复会受到影响。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黄斑中心凹都有增厚,但是非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增厚没有超过30%,没有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应用咽声反射测量咽腔情况的最佳体位及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治疗效果的评估。  方法:  8例成
背景:糖尿病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全球范围内目前估计约有1.5亿2型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共有3.33亿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的治疗包括糖尿病自我管理与教育(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