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解释及储层预测技术是现今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地震资料的多解性使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面临挑战。层序地层学理论为现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思路及方法,本文就是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原理为指导,旨在将地震勘探与构造、层序演化及沉积模式紧密结合,形成地质、地震一体化的综合分析方法。论文以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球物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沉积体系特征,层序地层学特征,对该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物质来源的时空转换进行研究,利用物源成果解析了龙门山的差异隆升过程,找到龙门山差异隆升的地震学证据,研究了川西地区须家河组的沉积充填特征。同时,在具有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区域,提出了适用该区的地震沉积学思路和技术方法,针对川西坳陷须家河致密砂岩气藏,提出地质地震综合预测的思路,以地质模式与认识为宏观指导与约束,开展适应于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三角洲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主要认识如下:1、提出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的沉积体系综合划分方案,认为发育3大沉积体系域,7类沉积体系,分别是①大陆体系组:主要包括冲积扇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②海陆过渡体系组: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体系;③海洋体系组:主要有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2、运用露头、测井、地震等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界面特征、界面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层段层序界面可识别出3种成因类型,6种物质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系统建立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层序划分方案,认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发育3个构造层序,6个三级层序。3、利用砂岩岩屑特征、重矿物分析、及阴极发光等各种方法,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沉积物质来源的时空转换规律进行了分析。4、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研究单元,利用了物源分析的研究成果,解析了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构造隆升演化的差异性及对川西坳陷沉积物层序充填的控制作用。在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编制了晚三叠世川西坳陷各主要层序的区域沉积相图,揭示了该地区古地理格局、发育特征及其演化。5、提出了一套适应与该地区地质状况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在分析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的基础上,研究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利用钻井控制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在保证合理信噪比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了地震分辨率,明确地震反射的地质信息。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T3x4(9)砂组展开沉积微相研究,认为T3x4(9)砂组内砂体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不断的迁移改道,致使砂体互相叠置,根据砂体的延展方向判断,物源主要为研究区北部龙门山岛链提供,其中新场地区中部由于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砂体厚度最大,为该地区的勘探有利区域。6、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子波分解技术、相干体分析是刻画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T3x4(9)砂组裂缝发育带的有效手段,其中裂缝发育区与有利相区的叠合区域为川西坳陷须家河气藏的勘探有利区域,探索了川西坳陷须家河致密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