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唑对核盘菌生长和致病作用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tt_st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一种世界分布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对多种农作物和蔬菜造成严重危害,对其防治仍然以化学药剂为主。高效、广谱、低毒杀菌剂氟硅唑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原菌,但是在我国还未用于防治菌核病。本论文研究了核盘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氟硅唑的盆栽防效以及低剂量氟硅唑对核盘菌的刺激作用,为氟硅唑防治菌核病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测定氟硅唑对150株核盘菌菌株的抑制中浓度(EC50),建立了核盘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基线,氟硅唑敏感性分布为单峰型,EC50平均值为0.1237μg/mL±0.0491(SD),分布范围为0.0227~0.3436μg/mL。盆栽试验表明:氟硅唑在油菜叶片上的保护作用高于多菌灵的保护作用。在含0.03、0.06和0.12μg/mL氟硅唑PDA上生长的菌丝细胞膜通透性降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菌丝细胞壁增厚。核盘菌在含有0.005~0.16μg/mL氟硅唑的PDA上生长后,与对照组相比对菌株HN-24致病力最高可增强19.81%。低剂量氟硅唑对核盘菌的致病力有显著刺激作用,在盆栽油菜上,喷施0.002~2μg/mL的氟硅唑对菌株HN-24致病力的刺激作用在8.28%~10.72%之间。喷施0.02、0.2μg/mL氟硅唑对核盘菌的致病刺激作用在接种12 h后表现出来,表明这种刺激作用的机理为直接刺激作用。但是氟硅唑处理没有改变核盘菌对H2O2的耐受力。在PDA上使用0.005~0.04μg/mL的氟硅唑预处理可增强核盘菌对氟硅唑及其相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耐受力,而降低对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耐受力。但是在含有氟硅唑的PDA上处理后,却降低了菌丝在无药PDA上的生长速率。
其他文献
本文以转Bt基因棉“国抗12(GK12)”、“新棉33B”和转Bt+CpTI基因棉“SGK321”以及它们的亲本对照棉“泗棉3号”、“33”和“石远321”为材料,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属于子囊菌门核盘菌属,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植物病原真菌。本论文以3株田间菌核净抗性菌株(JMS14-J1、HLJ3、HLJ4)为试验材料,
麦家公(Lithospermum arvense L.),属紫草科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是小麦田一种传播较快、危害严重且难以防除的恶性阔叶杂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