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对古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深入。本文通过建构古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主客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在宏观上从各个具体的生活质量领域来衡量居民生活质量,还从微观上基于多重差异理论设立“参考标准”,通过个体对参考标准的比较差距来衡量古村落居民的总体生活质量。通过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寻找古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短板”领域,并针对其提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建议,来提高旅游业发展下的古村落居民生活质量。婺源是发展典型、知名度高、受乡村旅游影响深远的旅游目的地,将婺源作为研究案例地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婺源的篁岭、李坑、汪口、江湾、江岭五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旅游视角下古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论述了乡村旅游对古村落居民生活影响问题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从理论上对古村落旅游、旅游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文献综述;其次从古村落居民客观生活质量与主观生活质量两个方面,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多重差异比较法对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婺源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关对策与建议。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根据文献综述结合国内外已有量表最终确定了婺源古村落居民生活质量主客观综合评价量表。(2)根据Topsis客观评价法,确定婺源居民客观生活质量总体得分为76.5分;根据多重差异法运用SPSS24确定婺源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总体得分为68.44分,最后根据公式运算综合分析评价婺源居民生活质量现状,确定其综合得分为72.95分,按百分制来看,婺源居民生活水平整体较好。(3)婺源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与客观生活质量相比水平较低,结合“参照标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四个测量项均与婺源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周围社区人比(SO)最为显著。(4)结合旅游生命地周期理论,分析了不同发展程度的古村落(社区)会对与周围社区人比(SO)的正向相关关系,发现“开发一般”的古村落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最高,“较为成熟”的古村落居民主观生活质量居中,“快速发展”的古村落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最低。(5)根据分析内容和研究结果,找出“短板”领域为主观指标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和客观指标中的就业、收入、教育、文娱休闲4项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