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因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密切相关。在现有的细胞株中,C666-1细胞是唯一一株可以稳定携带EBV的鼻咽癌细胞株,但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长期传代的C666-1细胞可能已经不再表达EBV。本学位论文首次选用经QRT-PCR检测证实不携带EBV的C666-1与CNE2以及携带EBV的强阳性C666-1细胞开展5-ALA-PDT实验研究,比较三株鼻咽癌细胞对PDT的响应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为初步探讨EBV在鼻咽癌光动力疗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EBV+C666-1对5-ALA-PpIX的吸收能力高于EBV-C666-1。三株细胞对PpIX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同株细胞在不同生长期吸收5-ALA后所生成的PpIX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三株细胞分别与1mM5-ALA共同孵育4h后,5-ALA-PpIX主要分布在C666-1细胞的线粒体上,而在CNE2细胞中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相同实验条件下,5-ALA-PDT对EBV+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用低能量密度0.9J/cm2照射细胞时,细胞存活率仅为29%。EBV-C666-1细胞在培养24和48h的PDT实验中,存活率低于CNE2,而在细胞培养72h后的PDT实验中,存活率高于CNE2。EBV-C666-1细胞的肿瘤恶性程度可能低于EBV+C666-1,影响了其对5-ALA的选择性吸收,从而影响了其对PDT的响应灵敏度。5-ALA是治疗鼻咽癌的良好药物,其在细胞中产生的PpIX的含量和分布是影响5-ALA-PDT疗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