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荷载作用下岩石地下洞室的动态响应及地表振动研究

来源 :李雅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爆破等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波在岩体中传播,可能会造成邻近结构的失稳甚至破坏。岩体中节理等不连续面会导致应力波振幅的衰减及传播速度的减慢。然而,对于节理岩体中应力波的传播对地下与地表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目前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利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研究地下洞室动态响应及地表振动特性,并开展相关支护分析。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应力波传播规律与围岩和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特征、以及地下与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防护,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开展了爆破模型试验,分析了爆炸应力波作用下节理和爆破参数对围岩与地下洞室动态响应及地表振动特征的影响。通过与模型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和离散元耦合的数值分析方法(AUTODYN-UDEC/3DEC)模拟爆炸过程、爆炸应力波传播以及地下洞室动态响应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基于二维有限元和离散元耦合的数值分析方法(AUTODYN-UDEC),系统分析了不同炸药性质、爆炸洞室形状、节理特性等条件下围岩和邻近洞室的动态响应特征,并揭示了不同厚度覆土层对于地表振动的影响规律。考虑节理对应力波的衰减效应,改进了围岩质点峰值速度(PPV)公式,并提出了一种计算岩体结构间安全临界距离的通用方法。结合爆破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炸药性质对围岩和地下洞室动态响应及地表振动影响显著。节理刚度、倾角、交叉角和间距等节理特性是影响应力波的传播与衰减的主要因素。地表振动强弱与覆土层厚度、地表与爆源之间的节理数量、以及地表测点位置有关。爆炸洞室上方地表振动的主频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但装药密度的变化对地表振动主频率的影响不明显。(3)基于三维有限元和离散元耦合的数值分析方法(AUTODYN-3DEC),探究了节理倾向、节理倾角以及爆破方位等三维参数对地下洞室动态响应及洞壁敏感块体位移特征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方式的支护效果。对于平行多线洞室群而言,与爆源距离较近的洞室侧壁背爆面的PPV要低于迎爆面,与节理倾向或倾角无关;而节理倾向或倾角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与爆源距离较远洞室背爆面测点的PPV大于较近洞室背爆面测点的PPV。对于上下交叉洞室群而言,洞室拱顶的PPV沿洞室轴线方向呈倒“V”形变化规律,且节理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背爆面的动态响应大于迎爆面。洞壁敏感块体的位移受PPV和块体自身几何形状的共同影响。节理的倾角越大,节理的倾向变化导致的交叉角越大,则敏感块体的位移越大。(4)利用离散元程序UDEC,研究了拉-压型应力波和压-拉型应力波的传播特征与异同,探明了节理抗拉强度及岩体埋深对拉伸应力波传播的影响机制,揭示了在拉伸应力波作用下节理特性、地下洞室埋深、侧向应力系数等参数对地下洞室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地下洞室的支护效应。当浅层岩体的节理抗拉强度低于拉伸应力波幅值时,节理抗拉强度对应力波的传播影响显著,拉-压应力波的透射系数小于压-拉应力波的透射系数。对于抗拉强度较低的节理,随着埋深的增加,节理张开位移减小,地下洞室表面的PPV增大。而侧应力系数的变化对地下洞室动态响应影响不大。采用适当数目和长度的锚杆和足够厚度的混凝土衬砌,可有效加固围岩,减小扰动区面积。当支护参数达到锚杆数目/长度的阈值和最优衬砌厚度时,对扰动区的影响并不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车联网作为汽车、交通和通信应用等行业广泛融合而汇聚的新兴产业,其数据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了实现对车联网数据的高效应用,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商提出了不同的车联网-云解决方案,数据上云存储已经成为车联网行业的必然需求。然而,层出不穷的云安全事件极大地打击了用户对云服务的信心。为了确保外包数据的存储完整性,云数据安全审计技术被广泛提出。但是,车联网数据种类繁杂、来源广泛、应用多样,这对审计工作提
双基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BiSAR)指发射平台和接收平台分置工作的雷达成像系统。与传统的单基SAR相比,在运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作用距离更远,能够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但同时收发平台分置的结构也带来了一些技术挑战,BiSAR斜距函数是两个双曲线之和,这使频谱函数的求解更加困难,增加了成像算法的复杂性。本课题围绕BiSAR的信号处理和高分辨成
学位
基于网络语音流的隐蔽通信技术在带来高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其反制措施-隐蔽通信检测技术。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的大部分隐蔽通信检测方法都是专用型的,即现有的大部分隐蔽通信检测方法都建立在嵌入率、嵌入方法和嵌入域已知的前提下。然而由于嵌入率的不确定性、嵌入方法复杂性和嵌入域的多样性,在实际场景中,这些都是未知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针对未知嵌
学位
学位
水声通信作为水下最主要最有效的通信手段,随着海洋竞争的日益激烈,其通信安全性与隐蔽性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水下隐蔽通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仿生伪装隐蔽水声通信方法将通信信号伪装为海洋动物叫声,通过伪装诱骗实现隐蔽通信,具有能同时兼顾隐蔽性与远距离的优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目前此类方法主要集中在单叫声脉冲仿生上,很少从鲸的分布范围、声源级、叫声频谱分布等维度考虑通信方法的隐蔽性与有效性。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