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探究不同血流限制方案(持续加压和间歇加压)对膝关节损伤运动员下肢功能的影响,比较其康复疗效,为膝关节伤后患者制订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0名诊断为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持续加压组,n=10人)和B组(间歇加压组,n=10人),两组以不同加压方式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共持续6周,训练3次/周,共18次。在干预前、后评估受试者大腿围度(髌上5cm、10cm、15cm)、膝关节主动位置觉(45°、60°)、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和爆发力、Y平衡测试、运动功能、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评分等指标。本次研究所得资料均采用Excel 19.0和IBM 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hapiro-Wilk分析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分析方法进行组内差异显著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分析方法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前组间比较:两组受试者干预前的大腿围度(髌上5cm、10cm、15cm)、膝关节主动位置觉(45°、60°)、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和爆发力、Y平衡测试、运动功能、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干预后的大腿围度(髌上5cm、10cm、15cm)、膝关节主动位置觉(45°、60°)、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和爆发力、Y平衡测试、运动功能、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评分等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干预后膝关节主动位置觉差值(45°)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主动位置觉差值(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膝关节主动位置觉差值(45°、60°)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组间比较:两组受试者干预后的大腿围度(髌上5cm、10cm、15cm)、膝关节主动位置觉(45°、60°)、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和爆发力、Y平衡测试、运动功能、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评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持续加压和间歇加压的血流限制训练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大腿围度、膝关节主动位置觉、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和爆发力、平衡表现、运动功能、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评分等指标;2.两种加压方式均能有效提升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本体感觉,并且45°主动位置觉优于60°主动位置觉;3.为期6周的血流限制训练能明显改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下肢功能,不同加压方式的血流限制训练对各运动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