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导向型区域政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普遍做法,但是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存在较大的争议。东北振兴战略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不仅有助于客观认识其本身的实施成效,而且有助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和其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运用1994-2015年中国20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评估了东北振兴战略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效应。本文研究发现,东北振兴战略既没有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也没有提高产业集聚水平。东北振兴战略及区域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设计的短期增长倾向、政策设计的大项目带动增长方式、政策执行的选择性执行策略、政策执行的以邻为壑策略,导致东北地区发展和转型的失衡,短期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的失衡,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的失衡,使东北振兴战略的政策效应受到影响,在推动东北地区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效果不明显。因此,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应注重区域政策设计的长期结构调整导向,改进区域政策设计的援助方式,提高区域政策执行的到位性和协同性,完善区域政策执行的体制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