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的变迁无疑会使教育宗旨发生质变,同时,也必然导致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改变原有的形态,转换传统的教学方式。本研究力求在场域理论的指导下上建构起中学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的基本框架;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方面,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多边多员的整体互动,凸显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中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主体方面,提升中学语文教师学习活动实施能力,适度增加学生参与中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主体性与力度。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基于场域理论的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学原则、基本要求以和教学设计的主要要求。并提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交往,构建师生间在生命主体层面互动的“场”,营造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互动场,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充盈着自由与灵动,闪烁着情趣与智慧。第二章基于中国传统教学文化的优劣和现实中学语文学习活动,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存在的三大误区: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忽视目标实现的可操作性;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忽视学习活动的整体性;教学实施场景变化无常,忽视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只有避免教师学习活动设计的低效,提高教师学习活动设计的能力,才能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第三章分析了基于场域理论的中学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模式的特征、主要要求和基本框架。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精心安排。基于场域理论的中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可以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师生之间的主体性对话、师生与课程之间的阐释性对话、师生自我的反思性对话以及师生与课程编者之间的批判性对话。基于场域理论的中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框架、有效模式,更新教师理念,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基于场域理论的中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构想,分析了基于这种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任务、途径和理念,以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为重心,改进教学方式,研究学习方式,构建场域,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师生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第五章从案例层面分析了基于场域理论的中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目标设计案例和具体教学活动设计案例。本论文探索的中学语文教学场域的教学设计的案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提升在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主动思维,大胆质疑,平等对话,寻找资料释疑,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自信;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学案例,透析场域理论的一般规律,为中学语文有效教学场域的构建提供实践经验支撑。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进行的一种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的精神旅程。基于场域理论的中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归根结蒂是一场静悄悄的课堂文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