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信息指标参数反演模型研究——以岷江上游毛尔盖地区土壤含水量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tan0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是生态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地表与地下水的纽带。目前,许多研究者利用TM、ETM、ASAR等遥感数据建立了各种土壤含水量模型,但各模型的应用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如表观热惯量法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作物缺水指数法计算复杂,且不能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与此同时,采用实测光谱数据估测土壤含水量取得了一定成效,项目组在前期也对此做了部分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岷江上游毛尔盖地区作为研究区,根据生态学、地物波谱学等知识,利用遥感等高科技手段,对生态水信息指标参数中的土壤含水量模型进行了遥感反演。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如下:  (1)本文在对土壤光谱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对光谱反射率曲线进行了分析,还对光谱反射率进行了倒数变换、对数变换和光谱微分等六种变换。研究发现,变换后反射率的变化值对光谱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利用此差异性便于寻找对土壤水分含量敏感的光谱波段。  (2)本文在选择敏感波段时,将相关分析方法与多元逐步回归结合使用。先用相关分析法对光谱反射率和土壤含水量关系,以及经过数学变换后的反射率和土壤含水量间分别进行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并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的几个波段作为初步的敏感波段,再利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出对土壤水分最终的敏感波段。这样选择出的敏感波段比用单一方法选择的敏感波段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最优性更好。  (3)本文用所选的敏感波段光谱反射率值及其变化值作为模型自变量,建立研究区土壤含水量模型。对建立的每个模型进行精度分析,并经过显著性验证,从中找出最优回归模型来反演研究区的土壤含水量。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