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社会称谓语对比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y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交际中称谓语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谈话中说话者通过选择合适的称谓语来达到自己谈话的目的,而听话者也可以通过说话者所使用的称谓语来判断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及谈话的目的。因此,恰当的称谓是顺利进行沟通的必要条件,不恰当的称谓则通常令听话人感到不快,甚至引起强烈负面情绪,进而影响语言交流及双方的交际。称谓语是极其敏感的词汇,它可以使双方关系更进一步,也可以使双方关系更疏远。   亲属称谓语内部结构比较稳定、使用环境相对简单和封闭,因此影响其使用的因素较少,从古到今变化不是很大,而社会称谓语使用环境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影响其使用的因素比较多。因此,本文把研究韩国语和汉语的社会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   韩国与中国地缘临近,并且长期以来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语言、文化方面与中国呈现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反映在称谓语上,两种语言的称谓语具有了共同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西方文化的熏陶等影响,两国的称谓语又呈现明显的差异。因此,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现代韩汉称谓语进行比较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范围及方法,以及对先行研究的考察;第二部分是正文第一章,对称谓语及社会称谓语的概念与体系做一个整体性描述;第三部分是正文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对韩国语和汉语“姓名称谓语”、“职业称谓语”、“通用称谓语”进行对比研究,概括出总体特征及适用规则,并找出导致其异同点的社会因为;第四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梳理,总结出研究成果,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提出对今后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设想和建议。   本文立足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对比研究韩汉两种语言中的社会称谓语,分析它们各自的语言学特征,对比两者的异同,进而从语言本身的性质以及文化学、人类学等多个侧面探究造成这些异同的深层因为。
其他文献
马丁·昆普是当代英国戏剧的领军人物。他的代表作《干掉她》以大胆的审美、形式的创新获得盛赞。这部剧作于1997年在皇家宫廷剧院首演并引起了极大轰动。此后,许多来自不同
作为北京最著名的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文化艺术聚集地,798艺术区正逐渐成为继故宫、长城之后的中国国际知名度最高的景观之一。这里不仅完好地保存着新中国的工业记忆,并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