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磷废水微量碘回收、提纯工艺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磷废水中存在微量离子形态的碘,针对该废水含碘低、酸性弱的特点,本文采用气萃法对其中的碘进行了提取分离,并对碘吸收液的脱氟净化工艺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碘的提取、提纯工艺,对于实现我省磷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测结果表明:黄磷废水中碘和氟的浓度范围分别在60~140 mg/L,500~800 mg/L,pH值约4.6~5.2。对该低浓度碘的回收,前人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由于所选工艺复杂,回收成本高,所得产品氟含量高,现均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方法利用气萃原理对黄磷废水中的碘进行了提取分离回收实验研究,并完成了碘的脱氟净化实验。实验工艺流程由硫酸酸化、氧化分离和还原吸收两个工序组成。工艺简单,碘回收成本低,工业化前景好。实验结果:碘的氧化气萃率和还原吸收率均大于90%;总回收率大于80%;样品碘氟残留小于1mg/kg,同时实现Pb、Hg、As等杂质元素的净化达标。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案,优化碘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用本方法回收黄磷废水中碘时,吸收温度氧化剂量和气液比参数的选取对碘的回收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吸收控制温度对碘的回收率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在实验室规模条件下(黄磷废水每批处理量为2000ml),控制酸化pH值在1左右,用气萃法回收黄磷废水中碘,并考察了该工艺中回收碘的条件。通过实验得出了较优的工艺条件:吸收温度:35℃;氧化剂量:15ml;气液比:150-200:1;氧化时间:4min.。在此控制条件下,碘的总回收率大于80%。实验发现,碘的回收率与前三个因子的关系可以用下述的回归方程表示:η=79.0455+(-0.2251X12+16.20742X1-287.8001) +(-0.144887X22 +4.39304X2-29.919)+(-0.00022X32+0.12951X3-18.47285)由于磷矿中含有大量金属杂质和非金属杂质,因而所回收的粗碘中不可避免地含有Pb、Hg、As、F等有害杂质元素,使其应用价值大大降低。实验比较了各种脱氟方法,对气萃法碘回收工艺中的富碘吸收液作了脱氟净化实验研究。采用沉淀-絮凝二段脱氟工艺:先将该富碘吸收液进行沉淀粗脱氟处理,氟残留浓度降到60mg/l以下,再经铝盐絮凝处理。实验控制pH值6~7,实现氟残留浓度小于10mg/L,确保产品氟残留浓度小于1mg/kg,同时实现Pb、Hg、As等杂质元素的净化达标。实验清液经氧化析出后得到的精碘纯度达到99.5%以上,最低氟含量0.5mg/kg;Pb、Hg、As等杂质元素含量均低于1mg/kg。实验还得出了投加铝盐量与初始氟浓度的数学模型:Y=0.9683+0.0272X-2×10-5X2
其他文献
社会化商务是指基于社会化媒体来进行商务活动的新兴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参与社会化商务活动的动机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本研究试图从消费者体验的视角
生物降解高分子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而被广受关注;脂肪族聚酯则因所具的许多优良性能而更已成为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一类生物降解高分子。本文通过78篇参考文献,回顾和小
氯酚类化合物(CPs)被广泛用作木材防腐剂、防锈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是毒性很高的物质,被美国EPA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黑名单。氯酚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使得大量的CPs污染物
在不同刈割频率、施肥量和混播比例下,对混播草地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和白三叶Triflium re-pen不同种群产量、地下生物量及分蘖数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刈割4次牧草蛋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承办的"全球化与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环境建设暨公示语翻译研讨会"拟定于2005年9月25
<正>近几年,国内兴起了一阵"将旧厂房改造创意产业园"的风潮,由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创意园在各地开花,其中不乏佼佼者,比如北京798艺术区、广州红砖厂、深圳蛇口创意园等,都是国
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国有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人才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本课题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以陶粒作为填料的两级BAF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对有机物、氮的去除效果,摸索其去除污染物质的规律,力求得出其最佳工况参数,为BAF工艺在我国污
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是具有独特分子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无机硅氧骨架核心为其提供良好的硬度和热稳定性,外围有机基团可增强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相容性,以它为前驱体可以制备
<正>行业协会并非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行业协会的性质与职能也早已有说法,只是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做法。任何一个行业整体发展了,行业协会也必将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前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