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试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utong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即光是由一个个光子组成。单光子探测就是基于光的量子性质,对光波的光子数目进行计数。单光子探测在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本论文主要是研究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核心器件的制备,芯片的封装,低温系统的建立,信号放大器的设计,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量子效率、暗计数等性能研究,以及利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进行光子计数实验。  本文首先对现今使用的单光子探测器进行介绍,对比传统单光子探测器与新型单光子探测器的量子效率、光子分辨能力、暗计数等性能。超导纳米线单光子作为新型的单光子探测器,以其较高的量子效率,几乎为零的暗计数和良好的光子数分辨能力成为单光子探测器的研究趋向。  超导材料薄膜制备。在Ar和N2气氛中以Nb为靶材进行磁控溅射,在溅射过程中保持Si基底温度为600 K-800 K摄氏度,成功制成了NbN薄膜,通过控制磁控溅射的时间控制NbN薄膜的厚度,试验中用于制成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NbN薄膜的厚度约为5 nm,为研究NbN薄膜的超导性能,将制成的薄膜利用四探针方法检测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测得薄膜的临界温度为9.6K。SNSPD器件的核心区域是由宽度为200 nm的曲折线条构成,制作纳米线条使用的工艺为聚焦电子束曝光工艺,之后经镀金电极工艺和利用对光系统将光纤对准纳米线条区域,将器件进行封装。SNSPD器件需在低温环境中工作,偏置电流Ib低于器件临界电流Ic,纳米线条吸收光子后会产生失超现象,在纳米线两端产生电压脉冲信号,由于超导纳米线的失超信号较小,还需要高频的放大器对电压脉冲信号进行放大,通过检测该电压脉冲信号实现单光子探测。结合理论与实验数据分析介绍SNSPD的量子效率,暗计数等性能。在本文最后介绍利用SNSPD对光波经过小孔衍射后的光强分布进行光子计数试验。
其他文献
量子计算和量子算法近年来研究进展非常迅速。随着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元件越做越小,集成电路技术现在正逼近其极限,传统的计算机结构必将有终结的一天,而且尽管计算机的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1924年,爱因斯坦将玻色关于电磁辐射的统计理论推广到了有质量玻色子,指出当玻色气体的温度降低到某个临界值以下时,会有宏观数量的
硅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具有成高安全性、低成本、资源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晶格结构中,聚阴离子(Si04)4-的Si-O键具有很强的结合力,使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该材料电子导电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较低,目前,关于Li2FeSiO4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其导电率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有碳包覆、减小颗粒粒径、掺杂金属离子。掺
实用化高温超导线带材的交流损耗直接关系到高温超导装置的稳定性及其成本,只有当交流损耗足够小时,超导体的优势才会显现出来。因此研究高温超导线带材的交流损耗并提出减小交流损耗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高温超导体自场交流损耗测量装置,并分析了测量时的误差来源以及如何减小误差,使得该系统测量精度达到10-5W/m。其次,利用粉末套管技术(PIT)制备了Bi2212圆线的实验样品。研究了Bi系
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以ZnO和Eu2O3混合物作为溅射靶材,Ar气为工作气体,O_2气为反应气体,在硅(Si)衬底和蓝宝石(Al_2O_3)衬底上制备ZnO:Eu~(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ZnO:Eu~(3+)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1)ZnO:Eu~(3+)薄膜的晶体结构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