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应运而生,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能仅仅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要对债权人、客户、员工、供应商、环境、政府和社区等各个方面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会计造假事件频繁出现,盈余管理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管理者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告,影响各利益相关者的正确判断,而且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严重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从本质上来看,盈余管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一种表现,企业基于各种目的进行盈余操纵,在满足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同时,却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就违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从而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到底是出于道德主义还是机会主义?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应计盈余管理的操纵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转向了操纵空间相对较大的真实盈余管理,那么企业社会责任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有什么不同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理论上,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的概念、衡量方式及相关性研究等进行了文献梳理,并进一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机理分析;在实证上,本文以机械设备类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12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同影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我国机械设备类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得出机械设备业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综合得分,以此作为本文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计量,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做法,将真实盈余管理分为:销售操纵、生产操纵和费用操纵。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机械设备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应计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掩盖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在短期内管理者为了掩盖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损害,会进行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这一结论支持了机会主义;而企业社会责任与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真实盈余管理的三种操纵方式都是管理层的短视行为,虽然短期内可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对股东及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即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长期价值的损害,这一结论支持了道德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