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隐喻是认知隐喻学的基本理论,与传统隐喻学不同之处在于,认知隐喻学认为隐喻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在人们的语言中表现。其工作机制是从源域到靶域的一种映射,是一种事物的概念域到另一种具有相似性的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关系。而传统隐喻学是站在修辞的角度从语义的层面出发对隐喻现象进行描述和研究。本文在认知隐喻学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国家元首在元旦前发表的新年贺词(1994-2019)为考察对象,对其概念隐喻体系进行描写解释和分析研究。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认知隐喻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概念隐喻的建构机制,尝试建立概念域隐喻特征的激活层次。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的知识体系框架内,运用对比法、统计法、列举法、归纳法以及描写解释法等方法对中国国家元首新年贺词的语料做了统计,分析了各类概念隐喻理论在文本中的运用情况和使用规律,用以指导人们对政治类文献的隐喻解读和研究。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交代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回顾了隐喻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做好理论铺垫。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国外关于“隐喻”的研究脉络,重点介绍了隐喻研究不同阶段的理论,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昆体良的替换论、理查兹的互动论,以及布莱克的相互作用理论、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映射理论等;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隐喻”运用以及近现代国内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为“隐喻理论体系”。本章以认知隐喻学的映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探索了概念隐喻的激活条件、激活层次及制约因素。第三部分是“新年贺词中概念隐喻的使用及分布”。根据新年贺词中主要涉及的内容,从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三个方面归纳概念隐喻的使用规律,分析分布情况。经过分析可见,政治类隐喻最多,文化类隐喻其次,经济类隐喻最少。其中,旅途、建筑、战争隐喻使用较多,其他的相对较少。第四部分是“中国国家元首新年贺词隐喻分析”。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国家元首的新年贺词(1994-2019)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统计和分析,探寻其具体的运用情况。首先对语料库做了分析,将隐喻句子挑出来归入不同的类别,主要是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个大类来归纳,从每个大类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隐喻进行分类说明。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去分举例分析,探寻其中的使用情况和规律。第五部分是“新年贺词的概念隐喻解读”。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语料库对概念隐喻的语言功能、文本功能、意义做了解读。第六部分是“结论”,对全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概念隐喻研究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