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调控效果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贷危机后,人们意识到微观审慎存在缺陷。微观审慎针对的是单个的金融机构,然而单机金融机构不能代表整个金融系统。金融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其中的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投资者都息息相关,单独考虑一部分的风险显然是片面的。所以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我国提出了宏观审慎政策,着眼于整个金融机构,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其中,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则致力于减缓金融体系的周期性。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8年的宏观金融数据,构建了金融周期性指数并运用VAR模型检验了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对目前有关金融周期性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发现目前对于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效果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定量研究。本文第三章对我国金融周期性现状做了分析和测度,基于我国2008-2018年的宏观金融数据,构建了金融周期性指数。第四章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做了梳理,介绍了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并研究了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影响金融周期的传导机制。第五章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周期性指数和三大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VAR模型,检验了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第六章从实证结果出发,对我国如何更好协调推进宏观审慎政策提出了建议,希望为提高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效果,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平稳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探索。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拨备覆盖率(PC)对金融周期性的调控具有较好较稳定的效果,而个人住房贷款价值比(LTV)虽然能够减少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对金融周期性有所调控,但由于效果较为猛烈,短期反而会加大金融体系的波动性。逆周期资本缓冲(CCy B)对金融周期性的调控也较为显著,体现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其他文献
进入大数据时代,国家税务部门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税收监管体系构建得更加严格,中小微企业要避免监管"雷区",需要
苹果树腐烂病是由弱寄生子囊菌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Yamada)侵染引起的一种枝干病害,在我国分布广危害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生产上的重大灾害和重点防治对
为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基因在梅山猪从初生到成年各个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利用qPCR检测初生、断奶、性成熟、体成熟4个重要发育时期(即1、35、134、158日龄)
随着山东半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韩自贸区建设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步伐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也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山东半岛作为蓝色经济区和中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