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批判视域透视荷尔德林小说《许佩里公翁,或希腊的隐士》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N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型批评理论是由20世纪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建立的、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一种重要文学批评形式,旨在探寻文学文本内在的相似性和象征性。原型是人类经验和命运在心理上的沉淀,它普遍存在于神话、传说、宗教、文学及梦里,具有形式上的多变性和内容上的稳定性。学界普遍认为,弗莱的原型批评主要建立在荣格的精神分析学,尤其是其"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原型理论之上。弗莱沿用荣格"原型"(Archetyp)概念,但其批评理论核心是"文学原型",主要从文学角度以批评家的眼光运用原型进行文学批评,对荣格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一生命途多舛,其作品在诗人生前及19世纪皆不受重视,死后被遗忘近百年,直到二十世纪才被重新发现。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作为仅有的在荷尔德林生前发挥影响的作品,通过主人公许佩里翁与朋友北腊民的通信,讲述主人公在与几位重要人物的相互关系中经历的成长和对人性及自身承担的使命的领悟。本文试以原型批评理论解读该小说,从文中代表着起引导作用的长者亚当斯,志同道合的同龄人阿邦达,美与善的化身女友狄奥提玛以及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重要意象如希腊、德国等入手,在采集、分析人物原型和意象原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挖掘该小说的叙述结构原型,并结合文本追溯其原型的体现及在文本中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荷尔德林及文本《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引出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接着提出问题并说明本论文期待完成的研究目标。第二章按照形成、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原型批评理论及弗莱对原型的分类,并进一步指出该理论对文学批评的意义。第三章为文章主体,从人物原型、意象原型、结构原型三个方面将文本中出现的重要原型归类,并对每个原型从文本体现和意义上进行解读。第四章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并最终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随着冷轧板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钢铁企业在提高产能的同时更注重确保工艺质量。酸洗是冷轧之前的关键工序,它可以去除热轧后钢卷表面的氧化铁皮及各种污垢,便于冷轧进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类别的不断增加,师生比例不断拉大,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形势下,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格外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汉语焦点标记词“甚至”的句法、语义特征。本文研究的理论主要基于Chomsky(1981,1995)的“管约理论”和“光杆理论”;Karttunen& Peters(1979)的“辖域理论”和Ro
人类的交际行为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非语言交际才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渐被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所关注。非语言交际是指一个人所接收
弗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ScottKeyFitzgerald)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坛上最著名的编年史家和小说家,那个时代由他命名为“爵士乐时代”。他被冠以桂冠诗人、
本文探讨了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长距离特殊疑问句习得中是否与一语一样有主宾不对称现象。以往的相关研究由于实验方法上的分歧和题型设计上的局限,实验结果出现了两种截
汉语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是个历久弥新的语言学难题,尤其是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一类句子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引起了各派语言学家的注意。近年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认知
本文研究了情态词“会”与体相结合相关的三个问题:(1)在现代汉语中情态词“会”与体相结合时,其句法位置是如何定义的?(2)基于可能世界与模态逻辑,现代汉语中情态词“会”与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