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低剂量延时输注吉西他滨与常规剂量吉西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2.比较两种方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3.探讨两种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方法:1.60例经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方案化疗后取得疾病控制(CR+PR+SD)疗效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可评价病例56例,低剂量延时组及常规组各28例,比较两组近期、远期疗效及毒性反应。2.维持化疗前及第2周期维持化疗后进行KPS评分并填写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编写的QLQ—C30和QLQ—LC13量表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3.采用成本效果比及最小成本分析,对两组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结果:1.疗效与毒性反应①近期疗效:低剂量延时组和常规剂量组有效率分别为17.9%和14.3%(P>0.05)。②远期疗效:低剂量延时组和常规剂量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2个月和4.0个月(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8个月和10.6个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35.7%和32.1%(P>0.05)。③毒性反应血液系统毒性: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低剂量延时组低于常规组(P<0.05),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非血液系统毒性:低剂量延时组和常规剂量组Ⅲ-Ⅳ度恶心呕吐、皮疹、肝肾功能损害、脱发、口腔炎、流感综合症、疲倦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生活质量评价及对比①低剂量延时组与常规组维持化疗后KPS评分升高比例分别为32.1%和35.7%(P>0.05),②低剂量延时组和常规剂量组维持化疗后5种功能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值较维持化疗前增加,但评分升高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全身症状(乏力和食欲减退)以及疾病相关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手臂或肩膀疼痛、身体其他部位疼痛)评分均值降低,但评分降低为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在经济困难这一单一条目评分中,低剂量延时组维持化疗前后分值增加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组维持化疗前后分值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3.药物经济学无论是成本效果比还是最小成本分析,低剂量延时组均低于常规剂量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低剂量延时输注吉西他滨方案和常规剂量吉西他滨方案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及远期疗效相当;但部分血液学毒性低剂量延时组低于常规组。2.两种方案维持化疗均未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济困难的单一条目评分显示,维持化疗给常规剂量组患者带来经济困难。3.与常规剂量组相比,采用低剂量延时输注维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明显的药物经济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