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自主学习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并且,国内外众多学者从理论分析、实证对比等多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受到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课时紧,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尝试,一般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缺乏在普通高中阶段的尝试和研究,而这种形势恰恰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模式以及新课改倡导的“终身教育”理念相违背。因此,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开展关于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研究,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如何提高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焕发课堂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根据辽宁省新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提出的要求,以社会互赖理论、生本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社会凝聚力理论为基础,通过前期大量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实际问卷调查,探索总结了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实施原则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了构建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随后,本文以提高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切入点,在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的控制原则、影响因素、基本方法,做了全面地分析,并通过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开展的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了普通高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状态、目的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普通高中课堂的实施现状,从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了更深一步地认识,从理论与实践方面为后续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本次实验主要以鞍山市第六中学高一7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实验测试,学生无论在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教学效率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明显地变化,证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造普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是积极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