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构建简单、可行的省内经济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模型,为经济区划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借鉴意义的认识方法和工具,以期在省域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区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必要的作用。为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文在了解西方、苏联和我国的经济区划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各国经济区划的理论体系,结合省内各地的社会经济特点,归纳出省内经济区划的理论,其中包括省内经济区划的含义、目的、层次、意义和原则。本文还通过比较分析各种经济区划的方法,吸取以往方法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和不足,构建了省内经济区划的方法模型。该方法模型补充和发展了康维斯断裂点理论,综合地运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新断裂点公式等方法进行地级经济区划;同时,引入了城镇势力圈划分方法,以城镇体系分析系统(USAP)为主要分析工具,进行县级经济区划。本文通过选用定量的区域分析方法,突破了以往对省内经济区划仅停留在认识层面的局限。在构建了省内经济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模型后,本文将吉林省作为经济区划的实证分析对象,结合吉林省经济区划的背景特点,对吉林省现有的经济区划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评价,然后确定了研究的步骤和具体方法,运用必要的分析工具,对吉林省进行了地级和县级的综合经济区划研究。通过此研究,得出了吉林省综合区划方案,主要从经济区划对行政区划调整的作用的角度,对经济区划方案作了简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