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抽样地区(贵州省贫困地区县、乡医疗机构)小儿肺炎(0~14岁)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分析贵州省县、乡医疗机构对小儿肺炎诊疗状况,探讨降低小儿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管理对策;提出贵州省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对小儿肺炎的预防保健措施、提高儿童预防保健工作能力;探讨完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方法,提升对儿童常见病防治与综合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管理系统。资料方法:本课题资料来源于“世界银行——ASEM增款项目”调查资料,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按照地理位置、年人均收入抽取贵州省4个经济较贫困的县,每个县又随机抽取县、乡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共14家医疗机构作为样本医院,并对其近三年既有的314份有效小儿肺炎病例进行抄录。将获得的调查资料使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运用SPSS 11.5进行分析。主要运用了生物统计学方法(描述性分析、卡方分析等)、社会学方法(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结果与分析:1.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卫技人员职称与学历情况:1.1县级医疗机构高级职称卫技人员约占3.75%;中级卫技人员约占30.28%。学历以中专、大专为多,两者相加占71.6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0.61%,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8.24%。1.2乡级医疗机构中没有高级卫技人员,中级卫技人员占总数的7.7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4.13%,中专和高中两者共占76.63%,初中及以下占9.25%。从卫生技术人员职称与学历层次结构上看,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卫生人力需求不相适应,卫生人员的素质与其所承担的卫生服务任务不相称。2.贵州省贫困地区县、乡医疗机构的小儿肺炎分布及诊疗状况:2.1正安县的小儿肺炎病例中重度、极重度肺炎病例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50.88%;纳雍、贵定县的小儿肺炎病例中重度、极重度肺炎病例所占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0.89%、30.77%。2.2轻度、重度(包括极重度)小儿肺炎各县治疗效果情况,经过确切概率法检验,各县轻度肺炎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5。2.3县级卫生服务机构轻度、重度(包括极重度)肺炎治愈病例所占的比重均高于乡级卫生服务机构。经过确切概率法检验,县、乡两级卫生服务机构轻度肺炎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5054;县、乡两级卫生服务机构重度(包括极重度)肺炎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2677。2.4 2个月~5岁小儿轻度、重度(包括极重度)肺炎在县、乡两级卫生服务机构构成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215,p=.643。2.5 2个月~5岁小儿轻度、重度(包括极重度)肺炎县、乡两级卫生服务机构治疗效果情况,县级卫生服务机构2个月~5岁小儿轻度肺炎、重度(包括极重度)肺炎治愈病例所占的比例均高于乡级卫生服务机构。2.6小婴儿(小于2个月)轻度、重度(包括极重度)肺炎病例主要集中在县级卫生服务机构中,占小婴儿肺炎总数的94.87%;乡级医疗机构没有重度、极重度肺炎病例。2.7所有小婴儿(小于2个月)轻度肺炎病例中,治愈病例所占的比例为60.0%;好转病例所占的比例为30.0%;未愈病例所占的比例为0.5%;死亡病例所占的比例为0.5%。所有小婴儿(小于2个月)重度、极重度肺炎病例中,治愈病例所占的比例为63.16%;好转病例所占的比例为31.58%;未愈病例为0;死亡病例所占的比例为5.26%。对策与建议:1.技术人才匮乏,从卫生技术人员职称与学历层次结构上看,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卫生人力需求不相适应,卫生人员的素质与其所承担的卫生服务任务不相称,建议加强人才的引进或技术人员的培训;2.农村居民缺乏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的情况仍然相当程度的存在,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建设,明确界定各级医疗机构职能,提高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3.县、乡医疗机构对小儿肺炎的诊治水平存在着差异,故小儿肺炎患者在选择县、乡医疗机构诊疗时,特别对于重度(包括极重度)肺炎患儿,建议到县级医疗机构就诊;4.提高县、乡医疗机构对小儿肺炎的诊治水平,降低小儿死亡率:4.1培训村、乡级儿保人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4.2开展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标准病例管理(简称ARI标准病例管理);4.3儿童疾病综合管理;4.4加强计划免疫,降低传染病发病率;4.5广泛开展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监测;4.6加强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教育;5.儿童没有经济收入,也没有能力创造收入,他们的卫生保健费用必然只能依靠家庭,而在贫穷落后的农村贫困地区,即使有医疗机构,贫困家庭的儿童也因为无力支付费用而根本得不到卫生保健服务,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