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粒群算法的桁架结构动力优化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4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动力优化是当前工程结构优化领域的前沿性课题。在此类优化问题中,应用传统优化算法存在不少困难,而新型的智能微粒群优化算法(PSO)因其易于实施、适用性广的优点,更适合于结构动力优化问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微粒群算法的桁架结构动力特性优化、动力响应优化以及输电塔结构的地震响应优化,相关工作如下:   (1)对于桁架结构频率拓扑优化问题中的零基频和局部振动模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利用模态识别系数判断局部振动模态,并将其对应的虚假频率排除,得到了真实结构的频率。另外,为了消除虚结点引起的微小频率误差,利用特征值问题的重分析方法推导出结构频率修正计算式,提高了算法精度。   (2)考虑到基本PSO在结构动力响应优化问题中寻优效率不高的缺点,将优化准则法与基本PSO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能够保留原方法优点的混合算法。该算法概念简单、易于实现,计算效率较高,因此适用于计算规模较大的优化问题。   (3)为提高混合PSO的计算精度,使用动力响应的二次近似代替线性近似。在动力响应一阶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微分方程拆分求解的思路推导出二阶偏导数的快速计算方法,确保混合PSO的高效优势。   (4)将基本PSO与协同PSO应用到输电塔结构的地震响应优化设计,为PSO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通过优化过程与结果的对比,可知协同PSO在复杂结构的动力响应优化问题中性能更好。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深基坑围护形式,上部土钉支护结合下部排桩支护的复合式围护结构,能充分发挥土钉支护和排桩支护的不同特点。土钉与桩撑的组合支护,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但土
膜结构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膜结构设计中,找形分析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步骤,找形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索膜结构初始几何形状及合理的应力分布状态。膜结构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一种应用较广的传统的加固方法,目前针对这种加固方法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都是针对上部结构以及桥墩的,而对加大截面法加固桩体的研究甚少。加大截面法加固桩体
大跨度钢桥桥面铺装体系是由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组成。在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铺装层和层间等整个铺装结构疲劳开裂、车辙和脱层等早期病害非常普遍
空间钢结构具有几何尺寸大、杆件众多、结构形式复杂等特点,尤其是直接暴露于室外、屋面材料透光性强或处于施工期的空间钢结构,在强烈太阳辐射作用下结构将产生显著的非均匀温
管桩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由于施工机具、施工技术的限制,地质条件的变化,直桩可能成为偏斜管桩。目前对于偏斜管桩基础工作性状的研究还比较少,如何正确评价偏斜管桩的承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