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性能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较之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因数和效率更高,而且具有体积小和运行范围宽的优势,加之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发展稀土永磁电机条件得天独厚,因此近年来,永磁电机发展迅猛,大有取代感应电机的趋势。同感应电机不同的是,永磁同步电机无法上电自起动,需要借助驱动器来对其进行控制方可顺利运行;而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既继承了永磁同步电机稳态运行时的优点,同时由于转子上起动绕组的存在,使其具备了感应电机的自起动能力,因此该种电机省却了较为昂贵的驱动器和传感器,适用于不需要精确控制的场合,并在工业中逐渐地推广和应用起来,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与感应电机不同的是,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中同时存在起动绕组与永磁体,一方面使得转子设计空间受限,另一方面也使得电机的起动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为了获得较优的起动性能,我们需要对这种电机的起动性能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究。首先对电机的起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转子槽参数入手,分析了转子槽数、槽型和槽深度这三个参数的变化对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不同转子槽型参数下电机的起动性能变化规律。接着对不同鼠笼材料对电机起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单一鼠笼材料和复合笼条结构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单一鼠笼材料部分分析了鼠笼分别采用铸铝、铝、黄铜、青铜、铜等材料时电机的起动性能;复合笼条结构部分主要对铸铝和铜两种材料的不同组合情况下电机的起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最优方案。然后对不同功率下电机的鼠笼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提高其起动性能,在前述18.5k W电机的基础上,分别对11kW、15k W和22k W电机进行了建模,并对这三种功率下的鼠笼设计进行了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鼠笼的设计参数与电机功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相应的经验公式。接着对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不同起动方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对实心转子和导电套式起动进行研究,分析其起动性能,同时考虑实心转子加鼠笼以及导电套式转子加鼠笼对电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并与单实心转子起动、单导电套式起动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最后对7.5k W的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主要对电机进行了空载和负载仿真,得到了电机起动性能的相关曲线及参数;接着根据前述鼠笼优化经验结论对该样机的鼠笼进行了优化,并对新方案进行了空载和负载起动仿真,通过与原方案对比,得出新方案起动性能得到提高的结论;最后对样机进行了空载和负载实验测试,通过对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各种随着各种冲击性、非线性、非对称性负荷和电力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电网的电能质量不断恶化,电能质量问题频繁出现。电压暂降是最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它影响了敏感负载的正常工作,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STS是一种基于用户电力技术的设备,能够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STS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对STS的一些技术做了研究。在切换策略
齿轮传动由于其传动准确、可靠、效率高以及齿轮传递的功率和速度范围大等优点,在现代机械中应用广泛。齿轮故障会严重影响传动可靠性,对其进行诊断和预知十分有必要。电机驱动诊断法是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的时频域方法多适用于稳态转速下的诊断,且需要较大的数据量,而针对实际工况中频繁加减速过程,该类方法存在应用局限性。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同步位域运动误差诊断法。首先讨论了运动误差的含义与诊断机理,分析了在变速情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输电和配电网络中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变压器故障统计分析表明,绝缘破坏是影响变压器可靠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监测和分析各重要部位的绝缘情况对电力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结合“长江电力股份葛洲坝电厂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项目进行的。在总结电力变压器现有绝缘监测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变压器主要的潜在故障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家庭、个人,都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资源、共享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传统的防火墙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假设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国内现阶段的铁路票价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关于制定铁路旅客票价的基本理论。第二章介绍涉及到本论文的合理制定铁路旅客票
嵌入式系统以高稳定性、高效率等优点在工业控制和智能家电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基于这样的背景,设计了以嵌入式YLP-2410开发平台和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为核心的综
铝板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缺陷,必须对其进行无损检测,剔除不合格产品。电磁超声Lamb波检测技术作为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