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各种建筑思潮的悄然出现,建筑空间设计上的变化也是纷繁复杂的。在当代日本及部分西方建筑设计实例中,一些空间设计所体现的共性是值得关注的:他们极力反对通过自身的凸显而造成对城市片区的分割,他们简洁化地处理内部功能之间的关系,看似随意排布或者不对各功能进行明确指定,营造出一个以人的生活而不是建筑为中心的和谐场景。“超平”(superflat)最早被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引入,作为评价当代日本建筑师创作成果的特点,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等均为“超平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实践者。建筑中的“超平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指空间等级体系的崩溃,二是指一种非立体、无深度,极端强调表皮的倾向[1]。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设计思想,探讨了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设计策略与手法。文章首先对“超平思想”理论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分析其出现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并据此分析出了其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所产生的指导意义,从而将形而上的“超平思想”落实到形而下的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过程中,为超平思想与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关联性提供一种系统的理论探究。接着探讨了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策略以及手法。策略从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组织以及空间表达3个方面出发,从外至内、从大到小地阐释了超平思想对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影响。而空间设计手法则更为具体地分析了基于超平思想的当代建筑空间设计在空间逻辑、空间界面以及空间构件3个方面的具体设计方式方法。文章从表面上来看是新型建筑的根源以及表现形式、设计手法探讨,实则希望对中国建筑设计产生些许启示作用。中国文化具有其东方特质,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而又能够做到创新、不去盲目效仿,并且能够使得现代建筑贴上中国的标签,使其散发出东方神韵,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化状态[1]。因此,由日本本土所产生的“超平思想”如何对当代建筑空间产生扁平化的影响,并使建筑空间产生扁平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