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平思想的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各种建筑思潮的悄然出现,建筑空间设计上的变化也是纷繁复杂的。在当代日本及部分西方建筑设计实例中,一些空间设计所体现的共性是值得关注的:他们极力反对通过自身的凸显而造成对城市片区的分割,他们简洁化地处理内部功能之间的关系,看似随意排布或者不对各功能进行明确指定,营造出一个以人的生活而不是建筑为中心的和谐场景。“超平”(superflat)最早被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引入,作为评价当代日本建筑师创作成果的特点,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等均为“超平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实践者。建筑中的“超平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指空间等级体系的崩溃,二是指一种非立体、无深度,极端强调表皮的倾向[1]。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设计思想,探讨了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设计策略与手法。文章首先对“超平思想”理论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分析其出现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并据此分析出了其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所产生的指导意义,从而将形而上的“超平思想”落实到形而下的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过程中,为超平思想与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关联性提供一种系统的理论探究。接着探讨了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策略以及手法。策略从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组织以及空间表达3个方面出发,从外至内、从大到小地阐释了超平思想对当代建筑空间扁平化设计的影响。而空间设计手法则更为具体地分析了基于超平思想的当代建筑空间设计在空间逻辑、空间界面以及空间构件3个方面的具体设计方式方法。文章从表面上来看是新型建筑的根源以及表现形式、设计手法探讨,实则希望对中国建筑设计产生些许启示作用。中国文化具有其东方特质,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而又能够做到创新、不去盲目效仿,并且能够使得现代建筑贴上中国的标签,使其散发出东方神韵,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化状态[1]。因此,由日本本土所产生的“超平思想”如何对当代建筑空间产生扁平化的影响,并使建筑空间产生扁平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体育建筑不断向着大型化、功能复合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大型体育场具有大量人员临时聚集、人员密度高、使用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尤其是人员大
创意产业园作为创意产业在城市中发展的物质载体,十余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掀起一股建设浪潮。然而在这股建设浪潮下,仍有众多创意产业园因不重视创意人群的使用需求而过度商业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超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是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它是具有很强城市性的一种建筑。无论从占地、建筑面积还是从功能的复杂性上来说,都超出了常规的建筑范
近几年,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对于环境问题,人们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引发园林建设的蓬勃发展。然而,这也带来一个日渐明显的弊端,就是现代空间营造方式
作为我国出现最早的人工建筑材料之一,砖的制作、使用历史悠久。肇始于西周,奠基于汉,成熟于明,发展于其间历代。明代是我国古代砖作技术大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我国以木构为主流的古
“旅游走廊”是在带状地域中,旅游要素整合发展的一种空间关系形式,是以交通道路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周边区域依托于主轴的各类旅游资源为发展基础,以城镇或乡村群落等不同等级的
纵观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始终贯穿了以形体层面为基础的城市设计工作内容,这是我国规划体制传统的一种反映。但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尚处于发展阶
随着城市化在农村的迅猛发展,乡村住区不可避免地面临或正在经历空前的现代转型,其千百年来形成的稳固结构逐步瓦解,形成传统与现代、合理与非合理、混乱与秩序并存交锋的混沌状
本文以哈尔滨西客站候车厅为研究载体,研究了特大型高铁站候车厅声源种类及声源特性对候车者情绪的影响。首先,对候车厅内日常及模拟候车厅发生火灾两种情况下不同声源种类分
长沙,是一座具有丰富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的性质、功能不同,城市规划也有相应的变化。城市规划具有历史的延续性,昨天的城市必会对今天的规划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