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机动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逐步意识到交通问题的重要性。纵观城市漫长的发展过程,交通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往往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阶段一:城市的发展仰赖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二:交通问题逐渐突出,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相应的社会问题产生;阶段三:政府开始重视交通问题,采取措施促成城市与交通的和谐发展。因此,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并非线性向上的关系,而交通的规划和投资问题实际上也演变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公共政策措施。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渐建立、航空运输的迅速发展、国家铁路的恢复生机,全国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呼声正日益高涨。而城市各种对外交通模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及其与城市内部交通模式的衔接和换乘问题,正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面向广域交通的综合枢纽既是区域交通网络中的关键一环,又是衔接城市内外交通的重要节点,其核心作用突出。但枢纽带来的集聚作用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整个交通运输产业的蓬勃发展,整合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枢纽逐渐取代了单一模式的枢纽,其影响范围也突破城市的边界,向更广区域辐射,这使得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发展面临着管理权限不明确、体制不够灵活等问题:另一方面,综合交通枢纽集合各种交通模式,加速了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从而使得枢纽地区得以快速发展,但这无疑又给周边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国内的研究较之国外,还较多停留在运输需求计算、交通站场设计这样的微观层面,对枢纽建设的政策评估、枢纽地区的开发模式、枢纽衔接各交通模式的方式等关键问题却涉及较少,因此很难反映枢纽所在区域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实际复杂的交通网络状况。枢纽的开发和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节点问题,其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由于规划编制的人员和决策人员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牵涉的行政主体各不相同,融合的交通方式数量众多,规划面临着挑战,实践遭遇了困境。因此,规划人员应综合各种因素的考虑,对枢纽进行可持续、一体化、网络化、人性化的规划,才能真正实现枢纽集聚和辐射的效应。本文以支持决策的规划者视角切入主题,围绕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构建一体化交通和多式联运体系等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规划与政策、交通与城市、枢纽与中心的分析与论述,明确了文章的研究视角,确定了问题的基本框架,并借用公共政策、区域经济理论,结合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联合开发与建设的模式探讨,对问题进行深度聚焦。本文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为案例,对面向广域交通综合枢纽的开发和建设框架体系进行梳理,对政策视角的枢纽规划关键问题进行解读,梳理出空间调整与战略转移、功能叠加与价值提升、节点突破与科学发展,这三大枢纽建设和规划首要考虑的核心价值,试图通过对枢纽问题的全面梳理,找到一条能有效指导实践、以供决策的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