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广域交通的综合枢纽规划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机动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逐步意识到交通问题的重要性。纵观城市漫长的发展过程,交通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往往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阶段一:城市的发展仰赖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二:交通问题逐渐突出,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相应的社会问题产生;阶段三:政府开始重视交通问题,采取措施促成城市与交通的和谐发展。因此,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并非线性向上的关系,而交通的规划和投资问题实际上也演变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公共政策措施。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渐建立、航空运输的迅速发展、国家铁路的恢复生机,全国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呼声正日益高涨。而城市各种对外交通模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及其与城市内部交通模式的衔接和换乘问题,正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面向广域交通的综合枢纽既是区域交通网络中的关键一环,又是衔接城市内外交通的重要节点,其核心作用突出。但枢纽带来的集聚作用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整个交通运输产业的蓬勃发展,整合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枢纽逐渐取代了单一模式的枢纽,其影响范围也突破城市的边界,向更广区域辐射,这使得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发展面临着管理权限不明确、体制不够灵活等问题:另一方面,综合交通枢纽集合各种交通模式,加速了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从而使得枢纽地区得以快速发展,但这无疑又给周边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国内的研究较之国外,还较多停留在运输需求计算、交通站场设计这样的微观层面,对枢纽建设的政策评估、枢纽地区的开发模式、枢纽衔接各交通模式的方式等关键问题却涉及较少,因此很难反映枢纽所在区域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实际复杂的交通网络状况。枢纽的开发和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节点问题,其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由于规划编制的人员和决策人员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牵涉的行政主体各不相同,融合的交通方式数量众多,规划面临着挑战,实践遭遇了困境。因此,规划人员应综合各种因素的考虑,对枢纽进行可持续、一体化、网络化、人性化的规划,才能真正实现枢纽集聚和辐射的效应。本文以支持决策的规划者视角切入主题,围绕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构建一体化交通和多式联运体系等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规划与政策、交通与城市、枢纽与中心的分析与论述,明确了文章的研究视角,确定了问题的基本框架,并借用公共政策、区域经济理论,结合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联合开发与建设的模式探讨,对问题进行深度聚焦。本文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为案例,对面向广域交通综合枢纽的开发和建设框架体系进行梳理,对政策视角的枢纽规划关键问题进行解读,梳理出空间调整与战略转移、功能叠加与价值提升、节点突破与科学发展,这三大枢纽建设和规划首要考虑的核心价值,试图通过对枢纽问题的全面梳理,找到一条能有效指导实践、以供决策的规划方法。
其他文献
反贫困是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扶贫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中需首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承认农村存在绝对贫困,并于当年成立专职扶贫工作的国务院
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了汇率制度改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两年相比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的任何时期来说,都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市场化措施出台最密集、进程最快的两年。
长期以来,成本理论研究主要是在经济与管理领域内进行,较少涉及自然资源与环境系统。随着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已受到严重制约,将环境及其资源纳入成
电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交易品种。如何从不同角度衡量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如何控制市场风险,是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为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商业用地问题是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既难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方面,乡村旅游景区需要一定量的商业用地,其是旅游商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对于完善旅游
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多种生长因子,目前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这些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在体外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