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姐姝作品中的暴风雨意象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z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沃斯荒原上的英国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是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她们的人生经历、文学品格和美学思想都是文学研究中取之不竭的精神宝藏。在勃朗特姐妹作品中,诞生云波诡谲的意象群,例如暴风雨、孤堡、荒原、疯女人、鬼魂等,这些意象既具有文学上的历史传承性,又表现出浓厚的个人独创风格,因此对小说主题的深入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暴风雨在众多意象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它来源于西方文学的圣经传统,成型于莎士比亚时代,最终在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中得到充分阐释。  对于勃朗特三姐妹来说,暴风雨自由的、鲁莽的特点似乎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气质,暴风雨有时候象征着生活的苦楚,有时候象征着爱情的碰撞,有时候象征着心灵的释放,它是情感运动的衍生品,是有个性的艺术家独特的生命哲学。暴风雨意象在三姐妹作品中的表现程度各有不同,它给夏洛蒂的文本带来了浓重的哥特色彩,在艾米莉的作品中是对人性和心灵的直接指涉,而在安妮的作品中则被收摄为对最高理性的信仰。  作为对自由的象征和呼唤,三姐妹作品中的暴风雨意象具有以下的共同点:第一,它是各种情感矛盾在一瞬间的集中和爆发,因此在形式上精粹凝练,在内涵上多义歧解;第二,暴风雨意象是创作主体在常年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自然物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的高尚之处就是对现实的反叛和思考;第三,它又是原始思维与现代哲学在某种无意识的条件下的自然聚合和推衍,是人类思维高度抽象的结果。  总而言之,对勃朗特姐妹作品中的暴风雨意象的研究,是从文艺理论的视角对作家作品做的解读和尝试,在向着人性本真和心灵自由的突进。所谓的暴风雨意象,作为烘托环境氛围,衬托人物形象,寄托作家情思的特定艺术符号,是人类普适性情感在勃朗特姐妹作品中的最生动体现,同时是在与自然和世界对话的过程中转向自我的筹措体验,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类为了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自然离不开各种的修辞手段,人类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美化和装饰语言,使语言的表达更为形象、具体、生动,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
论文抓住文革题材小说的叙事演进与流变这一中心论题,考察文革题材小说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历时性的发展及其特点,首先,归纳总结出每一阶段文革叙事的叙述内容、叙述方法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