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的预后因素至今颇受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索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性,从而评估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指标,并比较年轻乳腺癌患者与较年长乳腺癌患者的不同特点及治疗反应性。材料与方法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年龄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有2593例,分为≤40岁组及41-50岁组。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以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建立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的预后结果指标为总生存率与无复发转移生存率。结果本研究人群中,有782名患者初诊年龄(30.2%)≤40岁,1811名(69.8%)在41-50岁之间。≤40岁组的乳腺癌患者较41-50岁患者表现出相对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P<0.05)。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P<0.001)和无复发转移生存率(P<0.001)都较相对年长乳腺癌患者低,即使在接受了同等的辅助治疗的情况下,她们的预后依然较差(P<0.05)。多因素模型显示,年龄对于无复发转移生存率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HR=0.26,95%CI=0.44-0.89,P=0.009),而对于总生存率没有影响(P>0.05)。较高的TNM分期、接受化疗等因素是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指标,而HER2、neu的过表达并未显示出与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论中国年轻患者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对年长者较为特殊,具有较差的预后特征,其预后指标也较相对年长者的预后特征不同。目前有效的辅助治疗对于此类人群的疗效并不理想。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趋化因子研究的深入,其在肿瘤中的作用显得更加明确。CXCR7在多种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作用。材料与方法2003年至2006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肿瘤手术的422名女性患者的组织学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CXCR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利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卡方检验分析CXCR7与临床病理特征,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建立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无复发转移生存率。结果CXCR7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在良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为100%(20/20),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4.4%(252/391)。CXCR7的mRNA在各乳腺癌组织及各乳腺癌细胞系内呈不同水平表达:在MDA-MB-231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中的呈较高表达,而在低转移细胞系中呈较低表达;在BT-474、MCF-7、SK-BR3、MDA-MB-468四种细胞系中呈高表达。CXCR7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PS2表达等特征无关(P>0.05),CXCR7表达阳性者ER表达阴性率高P=O.02。CXCR7的表达与PR、HER2/neu的表达状态具有相关趋势(PR:P=O.091,HER2/neu:P=O.078)。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III级的亚组患者中CXCR7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比为0.44(P=0.025,95%CI=[0.19-1.03])。而在总人群中,CXCR7表达阳性者的复发转移风险比为0.5(P=O.049,95%CI=[0.25-0.99])。结论CXCR7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中均有表达,且对于预后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预示着CXCR7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并非如目前研究结果那样是促进乳腺癌复发转移,而具有值得探讨的多重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有利于揭开CXCR7的真正面目,为乳腺癌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