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火灾损伤机制及多尺度性能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建筑密度不断加大,加之易燃材料的应用以及燃气、电器的普及,使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大增加。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结构类型,由于各种火灾事故,使其遭受突发性高温作用,短时间内可导致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降低,构件或结构整体开裂、变形、承载力下降,进而影响结构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科学合理的制订火灾后修复方案成为保障混凝土结构继续安全使用的关键。传统修复材料中高分子有机物与水泥基材料的粘结性不好、耐久性差、抗老化性能弱,并且这些材料多含有害成分,不符合环境友好型材料要求。生物矿化修复技术通过生物有机大分子的调控作用生成具有胶凝性质的无机矿物,其具备固结物料、填充裂缝、修复缺陷等功能,同时对环境污染小、工程成本低,与水泥基材料相容性好。利用生物矿化改进混凝土材料损伤修复技术具备鲜明的创新性。本研究针对混凝土火灾损伤修复,开展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火灾损伤机制及多尺度性能研究,进行工程材料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生物脲酶活性研究脲酶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决定生物矿化效率。为探索巴氏生孢八叠球菌(DSM33)及大豆脲酶的差异性,推进大豆脲酶的工程应用,本研究采用同条件对比试验,研究脲酶浓度、镍离子、酸碱度、底物浓度、胶结液浓度、外界环境条件因素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并对脲酶活性的保持和热稳定性进行修饰试验。结果表明:镍离子对微生物脲酶有明显激发作用,10μmol/L的镍离子掺量可使活性提高4倍;尿素或氨作为生物脲酶合成DNA链上必须的诱导物质,最大浓度不宜超过1.5 mol/L;pH值12时,微生物可以生长并保持一定活性,表明微生物具有耐碱性;非无菌环境,微生物脲酶活性保持率在77%以上,工程适用性强;大豆脲酶容易获取,活性较好,属于终端产物,和巴氏生孢八叠球菌一样可应用于混凝土材料修复领域,在pH值5~13溶液中大豆脲酶的沉淀、凝絮及分散特征表明了其具有典型的负电荷特性;20%的甘油保护剂对脲酶热稳定性有良好的修饰作用。(2)生物矿化碳酸钙特性及调控机制研究不同因素对碳酸钙晶相、粒度、力学性能等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是碳酸钙作为生物矿化修复材料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9个酸碱度指标、5个胶结液浓度梯度及2种钙盐添加顺序对生物有机质调控碳酸钙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7~9、胶结液浓度不高于1.5 mol/L的理化特征,矿化出的碳酸钙产率在80%以上;先加钙、pH值不为7~9的理化条件,优先矿化出方解石,含量大于矿物总量的80%,越不利于脲酶活性的条件,方解石纯度越高,晶体形貌各异,晶体结构堆砌和组装程度高,粒径分布范围广,黏附力性能好;反之,产物为形貌单一、粒径均匀、黏附力低的球霰石。试验结果与相变理论和晶系理论推定结果前后呼应,揭示了低离子活度积是方解石沉淀的机理。通过SEM、EDS及革兰氏染色试验,得出微生物细胞壁和大豆脲酶均具有负电荷性,这是其作为成核地点参与矿化反应的关键。(3)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火灾损伤适配机制研究适宜的理化条件是提升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火灾损伤效果的关键。通过生物矿化理化条件及混凝土火灾损伤特征研究,探讨两者间的适配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在300℃及以上,混凝土产生的表面裂缝宽度大于60μm,最可几孔径大于3.6μm,平均孔径10μm以上,细观孔(>1μm)占比超过25.4%,孔隙连通性强,表观裂隙以V型形式向内延伸与混凝土内部损伤连通为整体,且内部pH值低于13。这种特殊的损伤模式为生物矿化所需的氧气和修复液提供了通道;裂缝及孔隙损伤大小满足生物矿化所需最小空间,且与碳酸钙粒度分布相吻合;混凝土高温后pH值的降低保障了脲酶活性,延缓了对生物生存的不利影响。(4)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火灾损伤多尺度性能及其内在联系研究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火灾损伤多尺度性能研究是揭示生物矿化修复机制,建立理论及评价方法的关键。通过C60混凝土火灾模拟试验及生物矿化修复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混凝土受300℃~700℃的火灾作用影响,强度和耐久性指标降低,微观孔结构劣化,材料导电性增强,500℃是混凝土损伤开始严重的起点温度;生物矿化修复后,试件表观裂缝被有效覆盖;300℃~600℃的受损试件吸水率可修复至常温时的状态;氯离子迁移系数最大降低60.6%,不超过500℃的试件抗氯离子渗透等级可恢复至Ⅲ级及以上;混凝土强度比基准温度最高提高了42%;生物矿化更适宜修复300℃~500℃的混凝土中、轻度损伤。研究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火灾损伤的细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生物矿化修复后,混凝土孔隙率降低12.9%以上,多害孔降低40%以上,孔结构特征得到了有效修复和优化;混凝土孔隙溶液导电离子浓度和材料传质导电性的降低表明了混凝土内部孔隙导电路径减少,连通性降低。根据多尺度性能参数试验,揭示了生物矿化修复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是沉积产物胶结成连续致密的整体,修复、优化细微观孔隙结构,固封损伤位置,提高受损混凝土试件的密实度,实现混凝土性能的优化。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幼儿园教育中,幼教老师和保育人员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教育与保育同等重要,因此幼儿园应该同时注重教育和保育,不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保育工作相对落后,这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对幼儿园保育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五轴机床转轴位姿标定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求解双转台五轴机床转轴位姿(转轴向量和轴上一点)的方法。首先通过工业CCD相机拍摄不同转轴下的标定板照片,经过图像处理技术得到相机内外参;然后建立机床几何误差模型得到坐标系间的空间转换关系,从而计算得到转轴位姿在内的机床参数的初始解;最后通过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得出最优的机床参数解值,随后,通过加工点跟随实验
<正>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行动始于1994年,现有注册志愿者逾6万人,并建设有以学科优势为导向的学院志愿者服务队38支、以社会公益为重点的特色志愿服务队9支及各类公益性社团26个。全校志愿者注册率96.87%,年度志愿服务时长超45万小时,志愿服务已成为川大青年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在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川大共青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为着
期刊
报纸
为了避免为不同产品设计专用的复杂定位夹具、提高机床柔性化和自动化程度,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五轴点胶数控机床的工件定位算法。该文提出了一种耦合视觉系统的五轴机床运动学模型标定方法,平均重投影误差达到0.17像素水平。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五轴机床运动学模型的工件定位算法,并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以及非线性优化方法实现了工件定位特征点的加工坐标求解,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定位结果求得的定位特征点两两实际物理距离与理论
基于国开学习网平台的课程数据,运用教育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采用Pearson、Spearman和Kendall等统计算法分析了在线学习者学业行为与成绩的相关性特点,相比浏览资源数、浏览其他信息数两个在线学习行为,浏览活动数、行为动作数与学业成绩存在更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借助神经网络、决策树、K最近邻、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等监督分类算法进行了学业成绩的分类预测,并对各分类算法模型进行了评估,确定了K
针对浅埋全断面砂层隧道开挖过程中遇到的拱顶塌方、地表沉陷等问题,以西安某地铁隧道工程为例,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技术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注浆浆液配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水、磷酸、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3.00∶1.00∶3.30时,浆液胶凝时间短、渗透效果好,且加固砂体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直接剪切强度均达到工程应用标准。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对注浆加固后隧道围岩及地表的破坏形态及机理进行了研究。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以“积极教育”为办学路径,坚持“五育”并举,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构建起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幸福树”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