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耗殆尽、世界范围内贸易制度不断加强、资源禀赋的不断约束,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减弱,依赖低成本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粗放式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弊病已有所显现,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就在此时,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给予新的启示,研究发现,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技术创新不存在资本和劳动力所共有的边际产出递减的特点,这意味着加入技术的生产函数将会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那么依靠技术进步,一个经济体可以实现持续的高速增长,所以,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从人才强国到创新驱动发展,22年来,中国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能力愈发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所在。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首先是对中国研发投入现状的比较分析,该部分主要搜集了中国近年来R&D支出数据,分地区、构成、主体论述了中国R&D支出现状,此外还选取世界主要国家R&D数据与中国进行对比,总结中国R&D支出现存问题,提出改革意见;其次,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模型,探讨R&D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中国1995-2017年和7个代表省份2000-2016年经济增长相关的数据和R&D基础数据,用永续盘存法估算R&D资本存量,应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关系检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近年来,中国R&D支出规模不断加大,研发支出强度不断提高,企业作为主体的研发支出已经占到总额的2/3左右,成为中国R&D支出的主体力量,但区域之间R&D资源分配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R&D支出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2)国际层面上,基础研究费用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美日等西方国家,中国R&D支出大部分用于实验开发,这部分占到总R&D支出的80%以上,而基础研究部分只占到5%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3)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长期内,中国R&D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短期内,中国R&D资本存量对产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4)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资本、普通资本和劳动力三种要素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这说明加入R&D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5)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R&D资本、普通资本和劳动力三种要素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大于其它两者,这说明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旧是依靠廉价劳动力驱动的。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关注区域R&D支出均衡发展,加大中西部地区R&D投入力度;(2)优化R&D支出内部结构,提高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3)加大研发支出投入力度,提高中国R&D投入强度。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首先是对中国研发投入现状的比较分析,该部分主要搜集了中国近年来R&D支出数据,分地区、构成、主体论述了中国R&D支出现状,此外还选取世界主要国家R&D数据与中国进行对比,总结中国R&D支出现存问题,提出改革意见;其次,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模型,探讨R&D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中国1995-2017年和7个代表省份2000-2016年经济增长相关的数据和R&D基础数据,用永续盘存法估算R&D资本存量,应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关系检验。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近年来,中国R&D支出规模不断加大,研发支出强度不断提高,企业作为主体的研发支出已经占到总额的2/3左右,成为中国R&D支出的主体力量,但区域之间R&D资源分配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R&D支出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2)国际层面上,基础研究费用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美日等西方国家,中国R&D支出大部分用于实验开发,这部分占到总R&D支出的80%以上,而基础研究部分只占到5%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3)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长期内,中国R&D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短期内,中国R&D资本存量对产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4)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资本、普通资本和劳动力三种要素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这说明加入R&D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5)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R&D资本、普通资本和劳动力三种要素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大于其它两者,这说明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旧是依靠廉价劳动力驱动的。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关注区域R&D支出均衡发展,加大中西部地区R&D投入力度;(2)优化R&D支出内部结构,提高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3)加大研发支出投入力度,提高中国R&D投入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