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湖南省衡邵盆地和湘西自治州沅水河谷丘陵这一水土流失和季节性干旱同步发生的重灾区,以紫色土荒坡地植被恢复中的林草复合种植模式为对象,在客观评价林草复合种植模式综合效益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林草复合种植模式蓄水保土效应机理和林草复合种植模式设计研究,并配套探讨林草复合种植模式技术集成,为确立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在紫色土荒坡地植被恢复技术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引导,同时以丰富紫色土荒坡地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路线。主要结论如下:1、在林草复合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中,集成出了科学实用的新型植被恢复“复合种植”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这套指标体系优选出了适宜紫色土荒山坡地植被恢复运用的林草复合种植模式。2、在林草复合种植模式蓄水保土效应机理研究中,明确了林草复合种植模式蓄水保土效应状态和效应状态产生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集水”概念;进而从生态集水概念内涵和外延探讨中,论证出了适合我国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域防治干旱灾害的新技术。3、在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工程设计研究中,凝炼出了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理和原则,明确了工程设计中空间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时间设计方法,并以此实证了可供紫色荒山坡地植被恢复应用的几种林草复合种植模式。4、林草复合种植模式技术集成探讨中,明确了新的林草复合种植模式类型划分依据、率先理顺了林草复合种植模式技术集成思路,并规范了龙须草与林木复合种植等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同时,初步研制出了林木与龙须草复合种植模式产业化开发中的核心技术—龙须草生物制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