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云数据配准算法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q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通过实物模型产生数字模型的逆向工程技术由于它的独特魅力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硬件设备的日趋完善也为数字模型操作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为了得到被测物体的完整数据模型,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坐标变换,将从各个视角得到的点集合并到一个统一的坐标系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点云,然后就可以方便的进行可视化等操作,这就是点云数据的配准。点云配准有手动配准、依赖仪器的配准和自动配准。通常我们所说的点云配准技术即是指最后一种。点云自动配准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算法或者统计学规律,利用计算机计算两片点云之间的错位,从而达到把两片点云自动配准的效果。其实质是把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测量得到的数据点云进行坐标变换,以得到整体的数据模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求得坐标变换参数R(旋转矩阵)和T(平移向量),使得两视角下测得的三维数据经坐标变换后的距离最小。目前,配准算法按照实现过程可以分为整体配准和局部配准,本文分别从速度和收敛性上论证了其优缺点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迭代算法目标函数的改进,利用点到面的最小距离取代点到点的距离,得到了较好的收敛效果。但缺点是寻找点到面的最近点的过程增加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接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法向特征的快速局部配准算法,通过人机交互的方法得到对应的配准点以后,通过在局部范围寻找精确对应点,将刚体变换矩阵的未知量减少为一个,即单方向绕法向的旋转,算法通过最小化局部最近点求解目标函数,整个算法过程简单快速,配准结果较为精确。另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几何描述子搜索的局部选取配准算法,通过三种几何描述子来衡量点的几何特征,并通过引入多尺度的概念来衡量较大范围的几何特征,有效解决了算法所面临的二义性问题,使得对应点和局部范围的搜索更加精确,保证了配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曲率点的逆向配准算法,首先对每个特征点的曲率利用哈希函数进行量化,然后利用曲率量化值反求三维点,通过对这些等曲率的点进行粗略的配准来完成预配准,然后再进行精确配准。实验表明,该算法比其它预配准更加有效。由于目前配准算法的固有缺陷,本文所做的改进并未得到一个既精确又快速的算法,只能在速度和精确度上进行折中,事实上,目前对于精确度的要求要远高于配准速度,因此,如何更进一步的提高配准精度,并把配准时间限定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其他文献
数字化时代大规模传播技术发展声势浩大,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问题。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基本情况,指出从模拟时代到数字化时代,新的需求需要建立新的著作权集体许可机制来应对,这是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发展的大背景介绍。接着简单介绍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含义、特征、功能和一揽子集体管理模式。随着数字化影响的不断加大,著作
建立3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探讨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将58株临床分离株均做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传统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结
施米特是二十世纪保守派法理学、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时至今日,施米特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其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首先施米特出生于信仰新教的德国西部巴伐利亚,却信仰天主
选取17项指标,采用国标推荐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质量评价方法,评价了北京北运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在map GIS中利用其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了地下水水质空间
目的观察规范化流程管理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72例,根据使用后消毒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6例。
电影是典型的四维艺术,当代电影诞生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却赢得了比以往各种艺术手段都更广泛地注意。从摄影术的诞生到数字技术的引入,电影在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鼎盛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SST-ll星间距离变率观测噪声谱与重力场误差谱的关系,以GRACE相关指标模拟分析了卫星间距、卫星高度和距离变率精度对恢复地球重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卫星间距可提高恢复低阶次位系数的精度,卫星间距超过500 km对提高恢复重力场精度的作用已不明显;降低轨道高度可提高恢复高阶次位系数的精度,卫星高度每降低100 km,恢复位系数的有效阶次提高20阶以上;提高星间距离变率
机械振动是设备运行的基本特征,它是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基本参数,通过对其变化的监测可以准确地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早期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对于工业设备的早期故障诊断具有
药品安全与质量监管迫切需要在线、快速、低成本的成分检测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成本及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药品成分检测方法,对于提高药品质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