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粉状废弃物,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厂的工业废料,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粉煤灰排放量可以达到9.2亿吨。目前粉煤灰处理的方法往往是低端化应用,粉煤灰中有价金属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所以资源化高值化是粉煤灰处理必然选择。基于目前粉煤灰碳热还原方法存在的问题,本课题提出基于粉煤灰碳热还原机械搅拌制备硅铁合金方法,本文对粉煤灰碳热还原体系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采用化学分析、XR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粉状废弃物,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厂的工业废料,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粉煤灰排放量可以达到9.2亿吨。目前粉煤灰处理的方法往往是低端化应用,粉煤灰中有价金属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所以资源化高值化是粉煤灰处理必然选择。基于目前粉煤灰碳热还原方法存在的问题,本课题提出基于粉煤灰碳热还原机械搅拌制备硅铁合金方法,本文对粉煤灰碳热还原体系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采用化学分析、XRD,SEM等手段对粉煤灰成分和矿相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粉煤灰碳热还原过程,并对硅铁合金产物进行了表征,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粉煤灰体系碳热还原热力学计算表明:在温度在1173-2473K范围内,氧化物还原顺序为Fe2O3>K2O>Na2O>SiO2>TiO2>MgO>CaO>A12O3,生成碳化物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更负。高温下Al2O与C和SiC与Al2O3的反应是生成金属铝两个主要反应。SiC和SiO2在高温下生成金属硅,二氧化硅含量增多,有利于碳化物的分解和单质硅生成,铁的存在使碳化硅分解生成硅铁和碳。通过Fe-Ti-C-O、Si-Ti-C-O体系优势区图的分析表明,在铁和硅存在的条件下,TiO2的还原更易,体系中SiTi、Si2Ti和FeTi相稳定存在。(2)原料的矿物学分析表明,粉煤灰的主要物相为莫来石和游离的二氧化硅,粒度大约集中在100 μm;而多金属矿石的主要物相为方解石和钙长石等。粉煤灰和多金属矿石的成分大致相同,只是含量有所差别。(3)碳热还原粉煤灰的实验研究表明,选取1%聚乙烯醇溶液为粘接剂造球,不添加CaO,熔炼温度在2073 K,熔炼时间为1.5 h,配碳比为0.6,是适宜的熔炼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总金属回收率为66.7%,获得了含钛的硅铁合金其中Si 43.26 wt.%、Fe 43.09 wt.%、Ti 1 1.3 wt.%、Al 0.504 wt.%、C 0.66 wt.%。(4)硅铁合金与渣分离良好,SEM-EDS分析表明,合金中的成分并不均匀,相界面清晰,主要存在深灰色相为Si+FeSi2、浅灰色相为FeSi+FeSi2相和黑色的碳化硅相。渣的XRD分析表明,渣的主要物相为AlO3·MgO和CaAl2Si2O8。当配碳比高、熔炼温度低、以及熔炼时间过短和过长,渣中存在碳化物相。(5)碳热还原多金属矿实验研究表明,选取1%聚乙烯醇溶液为粘接剂造球,不添加CaO熔炼温度在2073 K,熔炼时间为1.5h,配碳比为0.8,是适宜的熔炼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总金属回收率为52.37%。获得了含钛的硅铁合金其中Al 0.338wt.%、Si 39.74 wt.%、Fe 45.54 wt.%、Ti 6.84 wt.%和C 0.058 wt.%。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碳热还原新疆某地多金属矿也可以得到含钛硅铁合金,且杂质碳化硅的含量较低。(6)SEM-EDS分析表明,合金中的成分并不均匀,相界面比较明显,合金中的灰色FeSi+FeSi2相和灰黑色相为Si+FeSi2相,浅灰黑色相为含钛硅铁相。渣的XRD分析表明,XRD图谱中的衍射峰数量不多,是因为合金与渣在高温热态下倾倒后冷却速度过快,导致结晶效果不好,衍射峰的数量减少,衍射峰大多数对应,Al2O3-MgO和CaO-Al203出现,少量的衍射峰对应硅铁和碳化硅。(7)通过粉煤灰和多金属矿石的碳热还原实验研究发现,根据配碳比为1进行配料后熔炼,粉煤灰不能熔化形成熔池,故实验的配碳量均小于理论值,且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在加料结束后,会造成炉底上涨,进行机械搅拌之后,熔池上涨受抑制明显。可见机械搅拌很好的解决了在碳热还原过程中,炉底上涨的问题。
其他文献
超高密度电法系统的装置类型多样,操作简便快捷,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结合基于孔间电阻率CT原理的空间透视技术,可获取繁多的链接数据,根据具体实际需要,进行不同装置的数据处理。恰逢矿井开采步入深部时代,巷道底板破坏深度未知,岩体富水性不明,需要将超高密度电法系统与空间透视技术的优势互补,对开采底板的不良地质情况做出预报,指导工程准确施工。为探究超高密度空间透视技术的勘测效果,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
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繁荣离不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贡献,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机场的建设尤为突出。西南地区多为山地,地形较复杂,形成了许多高填方边坡,土石混合体作为主要填方材料在机场工程建设中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由于实际工程的土石混合体尺度较大,开展室内试验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时需要对原型级配料进行缩尺处理,从而产生室内试样与真实土石混合体之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即缩尺效应。且在加载过程中,
香菇营养价值丰富,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最受欢迎的食用菌品种之一。镉是一种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进入人体的镉过量会对人体免疫力、肝肾等都有较大危害,严重的将会致癌。香菇具有富集镉的特性,因此会出现香菇中镉含量较高的问题,影响食品的安全。因此开展香菇对镉的控制及其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香菇菌丝中外源添加一系列浓度的竞争吸附剂、微生物等,观察菌丝的生长状况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具有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以及可用低成本的溶液法制备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由于钙钛矿材料在空气中易分解导致器件不稳定以及电池结构中采用贵金属电极使电池制备的总体成本提高等问题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本文从降低电池器件的制备成本,优化器件结构以及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入手,采用低温碳浆料制备碳电极应用于电池器件中,制备了基于碳背电极的无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体系是一种将工厂预制墙板进行现场拼装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其中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连接性能对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起决定作用,连接构造差异会影响结构传力机理。现有预制墙板接缝连接方式主要包括“干式连接”和“湿法连接”两类,其中“干式连接”方式主要有预应力拉杆连接和螺栓连接,“湿法连接”方式主要有套筒灌浆连接、浆锚连接等,本课题主要针对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水平接缝干式连接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合
叶蝉是竹类植物上重要的刺吸类昆虫之一,近年来对竹类植物的危害呈上升趋势,大多数种类为重要的农林害虫,具重要的经济意义。针对竹子叶蝉种类繁多,体型小,部分类群的外形与生殖结构极其相似,传统分类方法鉴定困难等问题,本文对中国竹子叶蝉展开了DNA条形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DNA条形码候选基因的筛选、构建DNA条形码数据库、基于筛选的DNA条形码对部分类群的分类地位的验证及新分类单元的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
面对日益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为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开发新一代低成本、高品质的钢材产品,近年来开发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轧后超快速冷却技术成为制造低成本、高性能热轧钢材产品的有效技术途径。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超快冷条件下低碳微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控制及综合强化机理”,成分上采用单独添加Ti元素的普通碳钢,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实验工艺,探究出实现工业生产减量化方
索支撑预应力柱是钢结构中一种常见的预应力构件,预应力的引入极大地减小了中心钢柱的截面尺寸,使结构不但造型美观,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如大型体育馆、机场航站楼、会展中心等。目前对于索支撑预应力柱的研究多停留于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阶段,试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一种三撑杆索支撑预应力钢柱的整体稳定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其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配置交叉索的双
植被是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的重要因素,坡面中植被的存在会改变水流结构,增大动能损失,延缓水流的流速,进而影响坡面水流流态和水流阻力的变化规律及水流冲刷和输移泥沙的能力。在流域坡面中的植被,无论属于自然生长还是人工种植,都会因植被类型不同、生长状况差异等原因,使其茎杆粗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即坡面植被是茎杆粗度不同的植被的组合,因此有必要研究茎杆粗度不同的组合植被对坡面流水力特性的影响,为精确模拟坡面产汇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迈入高速发展时代,随着城市在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取得一定成就同时,城镇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约束、无序扩张、耕地侵占、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亟需加强对城镇发展的管控与引导,促进城镇的科学发展。为此,国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都提出划分城市发展的适宜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达到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然而,由于各类规划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