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引起失能的主要原因,55%~75%的卒中患者在发病3~6个月后仍遗留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康复训练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必要工具,但其有效性受限。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可调节皮质兴奋性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被逐渐应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作用主要取决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及刺激模式。半球间竞争模型指出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患侧半球兴奋性下降,同时健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经胼胝体抑制增加。研究显示高频经颅磁刺激作用于患侧半球可提高兴奋性,低频刺激作用于健侧半球可降低兴奋性,两种刺激方式均可以改善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高频(10Hz)、低频(1Hz)及高低频结合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治疗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其分中心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高低频结合组(LF-HF)、高频组(HF)、低频组(LF)及假刺激组。四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高低频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 rTMS。低频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安慰性rTMS。高频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安慰性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 rTMS。假刺激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安慰性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安慰性 rTMS。以上治疗每周6天,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患侧脑区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和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皮质潜伏期(CL)、静息运动阈值(RM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一香港版(FTHUE—HK)。
结果 ①治疗前4组患者的患侧CL、RMT、CMCT、FMA-UE、MBI、FTHUE-HK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每组患者健侧和患侧的CL、RMT、CMCT评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②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CL、RMT、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高低频结合组、低频组和高频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假刺激组(P<0.05),且高低频结合组的CMCT及RMT评分明显优于高频组和低频组,高频组和低频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变化: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FMA-UE、MBI、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高低频结合组上述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其余三组(P<0.05),低频组和高频组的FMA-UE评分优于假刺激组(P<0.05),且两组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脑卒中后患侧运动皮质兴奋性明显低于健侧 ;②高频、低频及高低频结合的rTMS均可以提高患侧大脑M1区的兴奋性和上肢的运动功能,其中高低频结合的rTMS的效果最显著,高频和低频rTMS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高频(10Hz)、低频(1Hz)及高低频结合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治疗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其分中心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高低频结合组(LF-HF)、高频组(HF)、低频组(LF)及假刺激组。四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高低频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 rTMS。低频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安慰性rTMS。高频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安慰性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 rTMS。假刺激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安慰性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安慰性 rTMS。以上治疗每周6天,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患侧脑区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和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皮质潜伏期(CL)、静息运动阈值(RM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一香港版(FTHUE—HK)。
结果 ①治疗前4组患者的患侧CL、RMT、CMCT、FMA-UE、MBI、FTHUE-HK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每组患者健侧和患侧的CL、RMT、CMCT评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②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CL、RMT、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高低频结合组、低频组和高频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假刺激组(P<0.05),且高低频结合组的CMCT及RMT评分明显优于高频组和低频组,高频组和低频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变化: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FMA-UE、MBI、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高低频结合组上述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其余三组(P<0.05),低频组和高频组的FMA-UE评分优于假刺激组(P<0.05),且两组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脑卒中后患侧运动皮质兴奋性明显低于健侧 ;②高频、低频及高低频结合的rTMS均可以提高患侧大脑M1区的兴奋性和上肢的运动功能,其中高低频结合的rTMS的效果最显著,高频和低频rTMS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