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引起失能的主要原因,55%~75%的卒中患者在发病3~6个月后仍遗留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康复训练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必要工具,但其有效性受限。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可调节皮质兴奋性的治疗方式,近年来被逐渐应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作用主要取决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及刺激模式。半球间竞争模型指出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患侧半球兴奋性下降,同时健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经胼胝体抑制增加。研究显示高频经颅磁刺激作用于患侧半球可提高兴奋性,低频刺激作用于健侧半球可降低兴奋性,两种刺激方式均可以改善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高频(10Hz)、低频(1Hz)及高低频结合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治疗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其分中心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高低频结合组(LF-HF)、高频组(HF)、低频组(LF)及假刺激组。四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高低频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 rTMS。低频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安慰性rTMS。高频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安慰性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 rTMS。假刺激组给予健侧大脑半球M1区1Hz安慰性 rTMS和患侧半球M1区10Hz安慰性 rTMS。以上治疗每周6天,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患侧脑区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和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皮质潜伏期(CL)、静息运动阈值(RM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一香港版(FTHUE—HK)。
  结果 ①治疗前4组患者的患侧CL、RMT、CMCT、FMA-UE、MBI、FTHUE-HK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每组患者健侧和患侧的CL、RMT、CMCT评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②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CL、RMT、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高低频结合组、低频组和高频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假刺激组(P<0.05),且高低频结合组的CMCT及RMT评分明显优于高频组和低频组,高频组和低频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变化:治疗4周后,4组患者的FMA-UE、MBI、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高低频结合组上述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其余三组(P<0.05),低频组和高频组的FMA-UE评分优于假刺激组(P<0.05),且两组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脑卒中后患侧运动皮质兴奋性明显低于健侧 ;②高频、低频及高低频结合的rTMS均可以提高患侧大脑M1区的兴奋性和上肢的运动功能,其中高低频结合的rTMS的效果最显著,高频和低频rTMS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本文的工作是研制了一种新型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组分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影响。在保持环己醇转化率的条件下进行了1500h稳定性考察。通过催速老化法,对不同催化剂的寿命进行了比较。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排除内外扩散的动力学条件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筛选出了高性能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预处理条件、反应温度、空速等对环己醇转化率和环己酮选择性的影响。于实验室自制工业型催化剂
学位
该论文将成功制备的稳定透明的TiO水溶胶用于纯棉织物后整理上,使织物具有一定的屏蔽紫外线和拒水的性能,并且研究了TiO水溶胶与环氧基改性硅氧烷水溶胶复合使用,对直接染料染色的织物进行后整理,能起到较好的固色效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波长297nm处,未整理的纯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为35.2%,而用含0.37mol/l的TiO水溶胶整理的纯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仅0.8%,大大降低了紫外线的透过率
学位
碳酸二苯酯(DPC)是非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的基本原料.近年来聚碳酸酯由于其良好的机械、光学、电子性能,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进而使DPC的研究与开发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苯酚和草酸二甲酯(DMO)酯交换合成DPC是一条很有发展前途的非光气法绿色合成工艺路线.该研究以DMO和苯酚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用于制备DPC的甲基苯基草酸酯(MPO)和草酸二苯酯(DPO).并对负载型MoO催化剂的结构和
在所有纳米杂化材料中聚氨酯基纳米SiO杂化物由于具有多才多艺的性能和原料的多样性而倍受关注.在以前的报道中一些研究小组采用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和以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SiO为原料制备出聚氨酯基纳米SiO杂化材料.然而对于将聚氨酯基体接枝到表面官能团化的纳米SiO表面的研究还没有进行探索,本文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功地采用"接枝到表面"的方法合成了聚氨酯基纳米SiO杂化材料.本研究主要使用有机硅
学位
亚氨基二乙酸盐(IDA)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有机中间体,特别在合成草甘膦上需求量极大,其生产方法也很多,其中,二乙醇胺(DEA)催化脱氢法生成亚氨基二乙酸成本低、污染小、收率高,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方法.本课题围绕二乙醇胺催化脱氢生成亚氨基二乙酸盐所用的催化剂展开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反应机理,认为二乙醇胺脱氢生成酸是由两步反应组成-醇脱氢生成醛与醛的歧化,催化剂的性能是影响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及反
学位
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是一个具有价值的课题,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具有层状结构的化合物有很多有趣的化学性质,具体表现在插层、离子交换、光催化、电化学等方面,并且它们的活性也因层间的分子或离子的不同而改变.层状金属氧化物KNbO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它可将水完全分解成H和O.该文采用固相法合成了KNbO,并研究了其对酸性红3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通过XR
该试验以德美杂交獭兔为对象,研究在其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VD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对獭兔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学位
袁了凡是明代大学问家,阳明后学一员,师从王阳明得意门徒王龙溪,对泰州学派的罗近溪之学亦有研究和推崇。从其遗著看,袁了凡精通易理、儒学、佛法、道学、医道,尤其在养生学上的研究颇有造诣。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文献学研究方法,对袁了凡的著作、交往书信、个人传记等保存文献进行深入的探究,进一步挖掘袁了凡调息静坐养生的价值。归纳总结其在调息静坐上的原由和目的、哲学思想概述、调息静坐的经验感悟和贡献及调息静坐评价
研究背景与目的: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女性癌症之一,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且五年生存率低,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由于早期发现不及时、晚期转移、复发和化疗耐药等因素导致宫颈癌患者死亡率仍较高。因此,寻找宫颈癌的防治措施,研究有效的宫颈癌治疗靶标和可靠的诊断生物标志物非常重要,可为宫颈癌的预防、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长链非编码RNA(long n
学位
脑卒中是我国排在第一位的成年人致死、致残因素,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大约 30%~50%的患者在发病 6个月后患侧上肢仍然处于废用状态。目前康复训练内容大多只针对偏瘫侧肢体,而忽视了对非偏瘫侧肢体的训练,但是人体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双侧肢体进行活动的,而且大脑的左右侧半球通过胼胝体相连接,相互影响、相互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