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下脓肿病原分离鉴定及天蚕素AD防治试验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下脓肿是羊的常见皮肤病之一,该病在全国广泛流行,其病程长,传染性强,该病可导致羊只消瘦、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环境中致病菌的存在及羊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是该病的主要病因,给羊皮下脓肿的预防与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近年来关于羊皮下脓肿病原菌研究报道显示,羊皮下脓肿致病菌主要为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ulosis,C.p)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两种。患羊皮下脓肿形成后会持续性增大,常规抗菌药物对该病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产生耐药性。我国从2020年全面进入了“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限抗”时代,因此,在养殖业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与应用成为热点。目前市场上关于抗生素替代物主要有抗菌肽、中草药和植物精油等,其中关于抗菌肽的研究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并以热稳定性强,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著称。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榆林市部分规模化湖羊养殖场的羊皮下脓肿进行了采样,依次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并且做了抗菌药敏感性试验,随后使用琼脂扩散法及微量稀释法确定了抗菌肽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此外,利用分离到的病原菌感染实验兔形成皮下脓肿,同时采用抗菌肽(天蚕素AD)对兔皮下脓肿进行预防与治疗试验。最后将抗菌肽在湖羊养殖场用于羊皮下脓肿的防治,验证了抗菌肽对羊皮下脓肿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如下:(1)对甘肃省庆阳市和陕西省榆林市部分规模化湖羊养殖场的26只具有代表性的羊皮下脓肿例进行采样,经过实验室分离纯化及PCR鉴定并且测序发现,仅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10份,仅分离伪结核样本7份,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伪结核棒状杆菌混合感染共8份(包括继发感染表皮葡萄球菌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黏液棒状杆菌混合感染1份,伪结核棒状杆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69.2%(18/26)和57.7%(15/26),上述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序列与基因库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序列(KX456106.1)同源性均在98.04%以上,15株伪结核棒状杆菌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伪结核棒状杆菌标准序列(KX580966.1)同源性均在99.31%以上,因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是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菌。(2)抗生素药敏检测结果发现,所有分离到的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氨苄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达到44%以上。15株伪结核棒状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45%。(3)通过琼脂扩散法试验发现,天蚕素AD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40 mm,显著超过被测试的抗生素药敏片最大抑菌圈直径(33.5 mm);同时发现最小抑菌浓度为3906μg/m L。由于伪结核杆菌的体外培养液含有抑制抗菌肽功能的磷脂类物质,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肽对伪结核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效果不明显。(4)利用分离到的两种主要病原菌对实验兔进行致病试验,采用天蚕素AD进行预防与治疗试验发现,天蚕素AD能够完全预防(发病率为0)和治疗(治愈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实验兔皮下脓肿,但不能预防和治疗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兔皮下脓肿;(5)利用天蚕素AD防治羊皮下脓肿发现,预防组脓肿发病率为0.6%(n=834只),显著低于对照组12.4%(n=780);采用外科手术排脓结合天蚕素AD治疗,治愈率达90.0%(n=110),而对照组发病仍为100%。因此,羊皮下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采用天蚕素AD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畜产品产量随之增长。进而饲料消耗量大幅升高,饲料作物的广泛种植加大了农业水资源压力。动物水足迹是指通过生产链的各个步骤来量化的关于牲畜饲养所消耗和污染的直接和间接的淡水的体积,畜产品水足迹是基于动物水足迹,与产品加工所必需过程的水足迹之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同时猪肉也是我国主要的畜产品,但是猪肉产量剧增且各地猪肉产量空间分布不均,以及作
乳房炎对山羊产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在山羊乳房炎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肽S100A7具有快速诱导合成和分泌,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等优势,因此是一种潜在的山羊乳腺炎早期诊断标志。而且,抗菌肽S100A7是机体合成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固有组成成分,除广谱抗微生物活性外,还参与免疫调节,几乎无耐药性。近年来,抗菌肽S100A7在预防和治疗山羊
近年来,随着粒子物理实验规模的不断扩大,探测器前端读出电子学的通道数也在不断增多。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代替了传统分立元件搭建的前端电子学电路,更好地满足现代实验下高密度、高事例率、高速度的读出需求,被广泛使用。探测器前端电荷读出ASIC(后简称电荷ASIC)使用时,在收集电荷脉冲,输出模拟信号后,还需要配套的电子学
任务型人机对话系统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相关技术发展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口语理解是任务型对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用户以自然语言形式输入的话语转化为结构化的语义表示,包括领域、意图、槽位等。尽管近年来口语理解研究提出的技术模型性能在逐步提升,但由于对话系统形式多样,已有的口语理解模型依然存在任务差异性大、泛化能力弱等难点。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三种不同形式的对话系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软件的复杂度和规模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增加,同时,软件开发阶段中出现缺陷的概率也有所增加。软件缺陷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下至运行时出错,上至危及用户的财产安全。软件缺陷预测方法,在软件测试资源、开发成本以及软件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软件缺陷预测技术成为了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它的目的是在缺陷被发现之前预测容易产生缺陷的软件模块。软件缺陷预测可以用来更好地确定软
深度递归脉冲神经网络(Deep Recurrent Spiking Neural Network,DRSNN)模拟人脑的多层结构,对数据从低层到高层渐进地进行特征提取,进而提高了对复杂时空信息的处理能力。然而,由于递归脉冲神经网络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内在的非线性机制,构建高效的基于脉冲序列编码的深度学习方法非常困难。基于以上描述,本文使用递归脉冲神经机(Recurrent Spiking Neural
青光眼是一种会导致不可逆转视力丧失的眼科疾病。因此,早期筛查可以尽早发现疾病,这对于尽早治疗以保持视力健康和维持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然而,由眼科医生进行的人工诊断耗时且昂贵,并不适合大规模人群的筛查。视盘视杯自动分割可以获取评估青光眼所需要的一些临床数据,缓解人工评估耗时且昂贵问题。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基于颜色、条纹等人工提取的特征,缺乏足够的辨别表示能力,容易受到病灶区域和低质量对比的影响。深度学习的
作物生产水资源消耗的定量评价具有高度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强度和效果。作物生产水足迹被视作科学精准全面的农业用水评价指标,相关评价研究已经涉及各个水资源管理中常用的空间尺度,但是各研究都独立于某个特定的空间尺度,对于用同一研究方法下的同一作物,同一地区,同一研究时段,不同的研究之间常常出现研究结果不同的现象,导致研究结果最终难以有效地用于农业水资源相关的决策。农业用水需要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寄生于反刍动物胃肠道的优势线虫之一,宿主范围广泛,可以寄生于绵羊、山羊、牛、骆驼等反刍动物,在一些感染严重的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率可高达100%,其主要以反刍动物皱胃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为食,严重时会导致宿主死亡。捻转血矛线虫在全球广泛存在,由于其致病性和繁殖力强的特点,在多个地区都造成了大范围的流行,这给全球羊养殖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
精子中携带的RNA对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人和小鼠的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把目光集中在父系跨代遗传——环境和疾病等原因会诱导精子中的RNA发生改变并把这种变化通过受精带给后代。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既不同于mRNA能够编码蛋白,也不同于其他的小RNA具有较为明确的作用机制,其功能较为复杂。本研究将关注点放在奶牛精源性的lncRNA,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