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读者反应批评解读《教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8369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奥·普佐是意大利裔美国著名的现代犯罪小说作家。他对美国传统犯罪小说的创作模式继续变革,使传统犯罪小说中惩罚型的人物转变为冒险型的人物,实现了犯罪小说创作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因而在该领域他取得了巨大声誉。小说《教父》正是普佐在这方面创作能力的充分体现。由于其文本结构层次叠出,主题含而不露,因此作品显得扑朔迷离,情节发展曲折紧凑。受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主要是伊瑟尔的观点的启发,本文试图对《教父》进行阅读经验式的解析。文章认为,马里奥·普佐在这一小说中主要采用倒叙手法,设置众多悬念,使作品闪回不断,形成阅读中的不确定性与空缺,进而构建多重张力,使读者身临其境,从而使读者在自身的期待视域中,或兴奋,或失落,或醒悟,对作品中的人物作出褒贬不一的判断,对小说的主题作出合情合理的挖掘和探索,并由此成为第二文本的创造者。进而说明阅读《教父》的读者只有进行能动的反应方能理解其意。同时,文本中的犯罪题材折射出美国亚文化的一个侧面,而且作品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也是耐人寻味的。
其他文献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由于受到传统翻译理论的影响,在翻译界长期遭到忽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界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这一研究新方向极大拓宽了翻译研究视野
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外语学者就开始意识到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者有重要影响,并且焦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国外研究者对于外语课堂焦虑研究日趋成熟的同时,国内研究者也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向来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杭州师范大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很少强调培养学生翻译技能的重要性。教师们讲授课后配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