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纹枯病和赤霉病是小麦上两种重要的病害,严重威胁小麦安全产生。本文建立根据病菌中特异的微卫星片段序列设计高敏感性PCR引物,快速诊断这两种病害。同时,本文测定了89株禾谷丝核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测试菌株对扑海因、苯醚甲环唑、咯菌腈都表现敏感,ECso平均值分别为0.42,0.062,0.033μg/ml。为了评价杀菌剂的抗性风险,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人工诱导抗药突变体,结果没有获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纹枯病和赤霉病是小麦上两种重要的病害,严重威胁小麦安全产生。本文建立根据病菌中特异的微卫星片段序列设计高敏感性PCR引物,快速诊断这两种病害。同时,本文测定了89株禾谷丝核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测试菌株对扑海因、苯醚甲环唑、咯菌腈都表现敏感,ECso平均值分别为0.42,0.062,0.033μg/ml。为了评价杀菌剂的抗性风险,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人工诱导抗药突变体,结果没有获得对苯醚甲环唑或多菌灵抗性的突变体,但得到了7株对扑海因抗性的突变体。这些抗性突变体对扑海因的EC50大于100μg/ml,而野生亲本菌株的EC50小于1μg/ml。在无药PDA上继代10次后,抗性菌株对扑海因的抗药水平没有改变。药剂敏感性测定发现,扑海因抗性突变体对咯菌腈表现抗性,但对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敏感。此外,扑海因抗性突变体对氯化钠介导的渗透胁迫表现敏感,并且丧失致病力。这些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在防治小麦纹枯病时没有很高的抗药性风险。
其他文献
随着国产箱板纸使用量的增加及造纸行业节水减排政策的提倡,使得造纸废水中Ca2+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大量累积,造成废水处理工艺厌氧工段颗粒污泥钙化,反应器去除COD能力下降,导致传统的厌氧反应器无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故改良传统厌氧反应器,改善厌氧颗粒污泥钙化现象,提高厌氧反应器污染物去除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采用改良型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并以企业传统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为对
影响生物脱氮效率的因素包括溶解氧、碳氮比、温度等工艺参数,尽管已有文献对上述工艺参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随着污水氮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生物脱氮效率仍然是研究热点。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典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大量生长从而形成的生物膜来净化污水。相比于活性污泥工艺,微生物在填料上固着生长,具有较强的冲击负荷,能够让生长缓慢的微生物如氨氧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大量生长,
施氏矿物(Schwertmannite)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酸性矿山废水等富含硫酸盐酸性环境里的一种亚稳态次生羟基硫酸盐高铁矿物。研究表明相比化学合成施氏矿物,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具备较大比表面积且表面富含高活性基团,其较差的结晶度以及孔洞分布结构,使之在催化类芬顿降解有机污染物、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虽然施氏矿物的催化、吸附、共沉淀性能都已获得一定的认可,但其合成效率过低,体系
羧酸平台是废弃有机质资源化处理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即将复杂大分子有机质转化为脂肪羧酸。乳酸氧化耦合碳链延长合成含有6~12个碳原子的中链脂肪酸(例如己酸)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废弃物资源化前沿技术,即以来自于瘤胃球菌科的梭菌属第四族(ClostridiumⅣ)为主的微生物群落通过氧化乳酸获得电子供体NADH和乙酰辅酶A,在硫解酶等一系列酶的催化下,以乙酰辅酶A为起点,NADH驱动,经过β氧化逆循环途径
本研究采用原位PCR技术对橡胶树死皮病抗性相关HbMyb1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连锁标记OPV-10390进行了物理定位,结果如下:成功地建立了橡胶树染色体原位PCR技术体系。该原位扩增的PCR反应液总体积为50μl,各反应组分的终浓度为:1×buffer,4.5mMMgCl2,0.5mg/mlBSA,200μM的dATP、dCTP、dGTP,72μM的dTTP,4μMDIG-11-dUTP,5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