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就X吧”是汉语中一种口语性较强的固定结构,以往关于这一格式的研究,多是针对句法、语用等某一方面的分析,较为零散。目前还未见到较系统的研究。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角度切入,对该格式进行系统的描写,并对某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重点分析“X就X吧”这一格式丰富的语用意义和说话人的主观性语气。论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绪论部分,主要界定论文的研究对象,导入“X就X吧”格式的研究现状,并对以往的研究作简要的论述。介绍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待解决的问题,并介绍本文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运用结构主义理论方法,对“X就X吧”格式进行细致的描写,解析“X就X吧”格式的四个组件,对能够进入格式的变项“X”进行考察。对“就”和“吧”常项进行描写,分析该格式的句法功能。从语义层面,将“X就X吧”视为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分析其格式义,包括语义和语用功能。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语用平面对“X就X吧”进行探讨,将“X就X吧”、“X就X”、“X.X吧”进行了对比,具体从语体特征和篇章功能对该格式进行考察和研究。结语部分对论文所探讨的问题进行总结,说明论文的价值所在,希望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期待今后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通过上述研究,本文综合考察能够进入这个格式的词语(短语)有哪些特点,并由此区分出“X就X吧”格式几种不同的语义及其分布条件。概括出“X就X吧”格式义的形成,是由于受语言经济原则的驱动,形成了某事件或状态不符合说话人的期待,而只能勉强的认可或接受这一格式义。并将“X就X吧”格式在句子中还原,该格式与后续句之间存在着多种语义制约关系,以及格式在更大的组合中的语义研究。语体色彩上,“X就X吧”格式的口语化色彩,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X”也多是属于口语语体的词,并且“X”在口语中使用的频率越高,越容易进入这一格式。同时,从篇章连接功能上,“X就X吧”格式具有篇章连接功能,可以表推论,表转折,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