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20日,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全面建设新重庆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和战略决策。而发展和促进群众体育作为建设新重庆的主要内容,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08年12月召开的动员大会上,重庆市委、市政府表示将拿出大手笔,未来4年投入353亿元用于卫生、体育事业,“使百姓寿命更长、更健康、更有活力”。重庆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出2008年至2012年重庆群众体育建设的具体行动目标,即重庆市超过40%的居民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国民体质健康测试的抽样合格率达到总人口的88%,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建设新重庆的开展,将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队伍,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每个社区居民将掌握1-2项运动技能,从而更好的促进全民终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
而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社区体育自然是建设“新重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质,提高社区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同时又可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和集体主义凝聚力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同时,社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市社会体育发展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文章立足于“新重庆”建设的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口学特征、参与目的、职业分布、学历结构、收入情况、时间安排、锻炼场所、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对重庆主城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以及重庆主城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同时结合重庆主城区社区体育的实际情况,总结分析出影响重庆主城区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体育场地及基础设施的缺失、个人体育锻炼意识不强、投入体育活动经费较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体育专业性指导、自然与环境的影响、组织管理不合理等方面,从而提出重庆主城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1)建立良好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2)加强社区体育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3)筹措资金开发大众体育市场,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4)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5)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相互结合:6)注重培养社区体育活动人才及体育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