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方支付作为支付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架起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桥梁,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有效满足了被银行忽视的民众小额高频现金支付需求。从零售支付服务层面推动了整个支付生态系统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创新新高、体量大,已引领改变全球支付产业的变革。保证支付服务市场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促进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积极发展,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保障国家经济体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利益,均有必要不断地完善监管政策,有效加强监管市场。目前已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办法》为统领,备付金管理制度为核心,全面覆盖多用途预付卡、银行卡收单和网络支付三大业务模块的支付机构的监察制度模式。第三方支付行业作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产业,相关研究甚少。本文以公共管理学角度,从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理论定义及国外监管经验借鉴出发,简述第三方支付和监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明确指出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约束不够、自治组织发展不够完善、寡头垄断限制不够、监管制度不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缺乏,较难应对高速发展的支付领域。因此对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存在着:法制建设与行业发展不匹配、网联平台监管缺失、垄断势力的形成原因、监管制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不健全。进一步得出完善政策的建议,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法律监管、联合发挥网联平台效用、完善反垄断措施、优化监管体系、建立消费者保护机制。实现控制风险与鼓励创新并进,为建立有效全面的监管体系,促进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