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红茶与乌龙茶茶黄素含量的加工工艺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鲜叶冷浸提取液喷施、二次揉捻二次发酵、复合供氧、变温发酵等技术,研究提高红茶茶黄素含量的加工工艺;采用做青叶冷冻处理、无压翻揉、变温做青等技术,研究提高乌龙茶茶黄素含量的加工工艺;以大批量生产的干茶为试验材料,分析红茶和乌龙茶品种及季节间茶黄素含量差异。试验结果如下:1.提高红茶茶黄素含量的加工工艺研究鲜叶冷浸提取液喷施技术:以铁观音、本山、黄旦、金观音四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摘茶树鲜叶一芽二叶,-15℃冷冻6h,取出鲜叶揉切并用6℃纯净水浸提,制备鲜叶冷浸提取液(茶树鲜叶与水重量比例1:1),均匀喷施于揉捻叶(浸提液与揉捻叶比例1:5),结果表明:设置不同发酵环境温度(24℃,18℃),不同发酵时间(2h,3h,4h),共6个不同处理加工成红茶,各处理的红茶茶黄素含量较CK均有显著性提高,其中发酵环境温度24℃,时间3h的处理各品种加工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提高率介于66.63%~119.05%之间,平均提高率为92.96%。同时,该处理提升了茶汤浓度,增加香气持久度。二次揉捻二次发酵技术:以铁观音和本山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将揉捻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揉捻60min,进行发酵,发酵至一定程度,进行第二次揉捻30min。设置不同发酵环境温度(30℃,24℃,18℃),分别设置3组二次发酵时间比例,共9个处理加工成红茶,结果表明:发酵环境温度18℃,第一次发酵2h,第二次发酵6h的处理,铁观音红茶和本山红茶的茶黄素提高率分别达48.15%和22.03%,均与CK呈极显著差异。复合供氧技术:以铁观音、本山、黄旦、金观音四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有氧发酵(2h~6h),在发酵后期将发酵叶装入自封袋,进行厌氧发酵,每30min开袋一次,排出不良气味。设置不同发酵环境温度(30℃,24℃,18℃),分别设置3组复合式供氧处理,共9个处理加工成红茶,结果表明:发酵环境温度18℃,有氧发酵4h→厌氧发酵4h,各品种的提高率在20.00%~41.20%之间,平均提高率为31.05%,均与CK呈极显著差异。高温环境(30℃)的复合供氧处理对红茶感官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变温发酵技术:以铁观音、黄旦和金观音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变温发酵环境对红茶茶黄素含量的影响,设置3种高温→低温处理及4种低温→高温→低温处理加工红茶,结果表明:采用发酵环境温度18℃→24℃→18℃,发酵时间2h→2h→2h处理对茶黄素含量提高效果较佳,经该处理加工的铁观音红茶、黄旦红茶和金观音红茶茶黄素含量提高率分别为33.61%、29.52%和26.20%,均与CK呈极显著差异。2.提高乌龙茶茶黄素含量的加工工艺研究做青叶冷冻技术:以铁观音、本山和金观音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做青过程中不同阶段,进行-5℃冷冻处理,取出后待冷冻叶回温进行摇青,共5个处理加工乌龙茶,结果表明:3次摇青前均冷冻30min处理加工的乌龙茶茶黄素含量提高效果较优,各品种乌龙茶的茶黄素含量提高率介于42.47%~54.46%之间,均较CK间差异极显著。无压翻揉技术:以铁观音、本山和金观音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杀青前的做青叶进行无压力翻揉,后静置摊晾,再进行杀青,设置不同翻揉时间(5min,10min,15min)和不同摊晾时间(30min,60min,90min),多个处理加工乌龙茶,结果表明:翻揉10min,摊晾90min与翻揉15min,摊晾30min处理对茶黄素含量提高效果较好,该两处理加工成的3个品种乌龙茶茶黄素平均提高率分别为71.65%和74.14%,均与CK呈极显著差异。变温做青技术:以铁观音和本山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变温做青环境对乌龙茶茶黄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中乌龙茶三次晾青温度不一致,设置6种变温处理加工乌龙茶,结果表明:第一次晾青16℃,第二次晾青30℃,第三次晾青16℃的处理效果较佳,经该处理加工的铁观音乌龙茶和本山乌龙茶茶黄素含量提高率分别为25.04%、30.69%,均较CK间差异极显著。3.红茶与乌龙茶茶黄素含量品种及季节间差异分析选取不同茶季大宗生产的36个红茶茶样、52个乌龙茶茶样,对样品茶黄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瑞香305品种茶黄素含量在红茶茶样中属较高水平;黄旦、本山品种的茶黄素含量在闽南乌龙茶中较高;奇兰、肉桂品种的茶黄素含量在闽北乌龙茶中较高。红茶茶黄素含量在季节间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秋季红茶茶黄素含量高于春季。安溪生产的清香型乌龙茶茶黄素含量均值为:夏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较春季差异显著;安溪地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茶黄素含量均值为:秋季>夏季>春季,春季与秋季之间差异显著;武夷山产区和台湾南投产区乌龙茶茶黄素含量:秋季>春季,季节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其他文献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SMD)是严重危害甘蔗生产的病毒性病害,在全世界甘蔗产区普遍发生,造成甘蔗的大规模减产。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是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物之一,它在与寄主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衍生出多种
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气候变化是影响农业最直接的环境因素。近年来,平均气温上升,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影响。面对未来气候的变化,现有的耕作措施可能不适应未来农业生产的需要,生产者必将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在未来气候变化评价研究中,将水稻品种优化、更改播期等适应性调整考虑在内,更符合实际生产。豫南是河南的水稻主产区
学位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虾酱的研究来进一步分析并探讨传统虾酱的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结合传统虾酱的成分和感官品质评价,来进一步分析并探讨传统虾酱风味成分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风味成分对感官品质的影响,以虾酱的风味成分为基础分析评价产品感官品质和消费者喜好度的重要指标。(1)虾酱风味成分的分析通过同时采用蒸馏萃取法(SDE)和气质联用仪(GC/MS),对虾酱在生产发酵过程中主要阶段挥发性风味成分的
植物青枯病病害给全世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化学农药剂,杀细菌剂是控制植物病害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化学药品的滥用和误用对目前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已是最好的替代方法。所有微生物菌剂中,芽胞杆菌能产生具有强抗逆性的芽胞,产生强有效的抗菌化合物,对农作物还具有促生作用,因此,芽孢杆菌是生物防治中最受青睐的菌剂。本研究,拟从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农业微生物中
潮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是广东省乌龙茶的重要产区。凤凰单枞茶是从凤凰水仙中挑选的优异单株的总称,被誉为乌龙茶中的珍品,是潮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也是凤凰山区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有机茶是指遵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标准,在无任何污染的茶叶基地生产的出来的鲜叶为原料,且在后续加工、包装、贮存、销售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质的污染,并由专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经过严格认证的茶叶制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
本文应用稳定同位素13C技术,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外源新碳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不同碳组分中的分配规律。选取土壤母质等本底条件较一致的天然林细柄阿丁枫、次生林米槠、人工林杉木和桔园为研究对象,在20℃条件下添加13C标记的杉木残体长期培养。培养结束后,将土壤样品筛分出轻组有机碳、粗颗粒有机态碳、细颗粒有机态碳和矿物质结合态有机碳组分,测定土壤及其各组分的质量分配比例、有机碳含量及δ13C值等,
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抗病反应机制。生物钟是一种内在的时间控件,结合环境变化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最近研究揭示了拟南芥中生物钟在对抗病防御响应方面的调控功能。这些生物钟基因在水稻和拟南芥中高度保守。生物钟可能也会影响水稻对病原菌尤其是稻瘟病菌的防御反应。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和生理生化等实验手段,阐明水稻生物钟在稻瘟病菌防御方面的功能。首先明确水稻突变体OsGI的抗病性和生物钟之
近年来,税务筹划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股东、高管以及学者等的关注。所得税是一项贯穿公司持续经营各个环节的重要的成本支出,治理结构作为公司税务筹划所依赖的内部环境基础和运行机制会对所得税税务筹划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结合委托代理理论、最优契约理论、有效税务筹划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影响所得税税务筹划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固定效应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
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颁布了相关法规等,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如今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此外,本文梳理了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关的文章,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文献进行分类归纳,未见对农副食品加工业进行的相关研究。所以,有必要研究农副食品加工业上市公司社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