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卫生服务调查是了解居民患病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调查结果可以提供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要量、需求量及影响居民卫生服务服务需要及需求的影响因素,对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卫生政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利用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可以获得关于居民健康状况的多个指标,如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等,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健康状况,但多个指标所获居民健康状况往往只能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一个方面,无法获得居民的整体健康情况,而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所获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就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同时利用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还可以获得影响居民各个健康指标的因素,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市萝岗区经济发展位于广州市乃至全国的前列,人均GDP位于全省县市、区首位,但由于是新成立的区,故有关本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本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在全省中的位置、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因素等资料还很缺乏,有必要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做一个整体了解,探讨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居民健康状况的关系,找出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为切实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为其他各个地区了解居民健康状况提供参考资料。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综合分析,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城乡居民健康现状,主要是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及所患疾病严重程度的现状;了解本地区居民整体健康状况,探讨本地区居民健康状况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一致;了解影响本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因素,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
根据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广州市居民两周患病率(14%)资料计算样本量,允许误差控制在10%以内,α取0.05。考虑经济好、差和男、女四个层次,通过计算约需10400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SPSS13.0和MlwiN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秩和比法、Kappa检验、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和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
1、本次调查有效样本为9994人,两周内共有1620人患各种疾病,患病人次数为1631次,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63.20%0,城镇居民为149.32%0、农村为192.90‰,农村居民高于城镇居民,本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疾病谱与2003年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无明显不同。影响本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的因素主要是:性别、年龄、慢性病和收入状况,女性、高年龄组、患慢性病和低收入是居民两周患病的危险因素。
2、调查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数为1189人,人次数为1495人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49.74%0,城镇居民为134.71‰、农村为181.93%0,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远高于城镇居民,本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疾病谱与2003年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基本一致。影响本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主要是:城农分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是否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农村居民、高年龄组、文盲半文盲者、无业和离退休居民及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是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3、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认为自己健康(很好、好和一般)的比例为94.07%,绝大多数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影响居民自评健康状况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职业、吸烟、慢性病、两周患病和收入水平。文盲半文盲者、离退休、吸烟、两周患病者、慢性病患病者及低收入人群倾向于评价自己处于“非健康”状态。
4、利用秩和比法对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为:在广东省18个可比单位中,萝岗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广州市2003年居民总体健康水平,居民健康状况与本地区经济实力不相符合。
5、影响本地区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城农分组、性别、恩格尔系数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农村居民、男性和经济困难者就诊概率较低,疾病严重程度较重者就诊概率较高。
结论:
1、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远高于城镇居民,其中两周患病率总体上高于2003年全国、广东省和广州市水平;慢性病患病率总体上高于2003年全国和广东省水平,但低于2003年广州市水平;
2、通过对本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本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在广东省处于中等水平,居民总体健康状况低于广州市2003年水平,居民健康状况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政府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切实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3、影响本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因素多为不可控因素,如城农分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等,提示短期内难以达到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政府应建立居民健康状况长期发展规划,采用健康教育、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方便经济的卫生保健服务等多种形式逐步改善居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