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编码技术允许网络节点将来自多条链路的数据包进行编码组合并转发,相比传统的“存储-转发”模式,网络编码能综合考虑多用户信息来对丢包进行恢复。在基于网络编码的重传中编码包一次传输可同时恢复多个信宿节点的相关请求包,能有效提高重传有效性。网络编码的优势与无线网络的广播特性、包易失性相结合,使得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网络重传更契合。机会式网络编码编解码简单、运算开销小的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基于网络编码的重传中。狭义立即可解网络编码(Strict Instantly Decodable Network Coding,SIDNC)和基于缓存的网络编码(Memory-Based Network Coding,MBNC)是两类典型的基于机会式网络编码的重传思想。针对SIDNC中数据包编码机会利用率低和MBNC中缓存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会式网络编码的多阶段重传机制(Multi-Stage Retransmission Scheme Based on Opportunistic Network Coding,MSRS)。MSRS分阶段恢复不同特性丢包,全译码特性丢包利用SIDNC恢复,非全译码特性丢包利用MBNC协助恢复。MSRS结合了SIDNC和MBNC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数据包之间的编码机会,减少了缓存开销。仿真实验表明,MSRS能有效降低重传次数,不同丢包率情况下,MSRS都表现出较好的重传性能,在网络环境多变的场景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进一步全面分析机会式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网络重传中的时延,对比分析了狭义立即可解网络编码和广义立即可解网络编码(Generalized Instantly Decodable Network Coding,GIDNC)的编码特点,以最小化解码时延为目标,提出了SIDNC带权重顶点搜索算法(WSAS)和GIDNC带权重顶点搜索算法(WSAG),两种算法都采用启发式策略生成编码包。同时,对WSAS和WSAG的时延性能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IDNC重传方案使得信宿节点时延大小分布较为聚集,基于GIDNC重传方案时延大小分布更为分散,GIDNC的时延均值优于SIDNC,SIDNC的系统完成时延优于GID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