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律纠纷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co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纠纷不断出现,尤其以“田永”案和“刘燕文”案为标志,这两个案件囊括了学生工作领域中法律纠纷的两大类型原因,即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和学生违纪处分程序不正当。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滞后,学生管理工作中法律纠纷越来越多,矛头集中指向了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   由于学生管理制度的纰漏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主要是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与对学生的处分不当两大类,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文本规范、内容、运行方面存在的法律缺陷而引起法律纠纷就成为题中之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本身不是法律,它是法律授权给高校制定的、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它涉及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比如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违纪处分、奖助贷、宿舍管理等等。结合教育部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通过对广东十所高校2009年版的《学生手册》中的学位条例、违纪处分条例、宿舍管理规定、学生申诉制度等典型的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文本考察,表明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文本欠缺规范,内容及精神存在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合,运行不正当等问题,正是这些缺陷导致高校法律纠纷的产生。防范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纠纷,就要构建有效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遵循合法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教育原则、民主公开原则,规范学生管理制度的文本,清理不符合法律精神的条文,学生管理制度的运行要正当化。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
本文以广州市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为研究对象主体;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对象和相关研究工具、方法,并且从职业倦怠和辅导员的概念、内涵入手,阐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和知识的进一步数字化和标准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非核心的服务业务外包给外部企业来执行,以达到降低生
学位
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首次明文规定了司法解散制度。当公司陷入僵局,出现公司经营管理停滞,股东利益受侵害等情形,股东会不能做
弱势群体由于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且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工作环境多为污染严重的行业,因而成为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者。环境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使用环境资源和享受生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晚期兴起以来虽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一领域名家辈出,学术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相对而言,霍华德·威亚尔达是政治发展研究的一位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