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是一种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将电能从牵引变电所传递到轨道交通车辆的设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使得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相比传统的第三轨或者接触网供电方式,具有无直接接触、无磨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电气化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和磁悬浮铁路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磁辐射水平作为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指标,过大的电磁辐射值不仅影响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周围设备的正常工作从而威胁行车安全,同
【基金项目】
:
轨道交通非接触式供电技术(科技部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7YFB1201002); 无接触网供电城轨车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科技部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7YFB120100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技术研究”、“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原理样机研制”、“非接触式牵引供电系统工程化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是一种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将电能从牵引变电所传递到轨道交通车辆的设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使得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相比传统的第三轨或者接触网供电方式,具有无直接接触、无磨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电气化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和磁悬浮铁路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磁辐射水平作为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指标,过大的电磁辐射值不仅影响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周围设备的正常工作从而威胁行车安全,同时也严重危害位于轨道交通环境中人员的身体健康。电磁耦合机构作为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实现电能无线传输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及对外电磁辐射水平。在保证电能传输效率的前提下,为降低系统的电磁辐射,本文对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的电磁耦合机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本文首先介绍非接触牵引供电技术的经济价值以及相关技术背景,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重点收集分析电磁安全性相关标准,从中总结提炼出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电磁辐射水平的评价标准,为后续优化效果的量化比较提供标准依据。在详细阐述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原理和组成的基础上,结合麦克斯韦方程组介绍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电磁辐射的来源和产生机理,比对分析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电磁辐射水平,并得到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为电磁耦合机构漏磁的结论。基于无补偿的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电磁耦合机构互感模型,详细推导基于LCLS补偿的电磁耦合机构传输效率模型,提出在线圈寄生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降低电磁耦合机构电磁辐射,需尽量提高系统原副边之间互感的解决思路,从理论上确定线圈匝数、形状和周围磁介质的磁导率对降低电磁耦合机构电磁辐射的重要性。利用Maxwell仿真平台,对电磁耦合机构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不同线圈结构、不同磁芯形状和不同屏蔽材料对原副边互感的影响。基于互感模型和软件仿真,提出一种分段式导轨供电的日字形线圈,对比分析原边和副边之间不同组合方式下的电磁辐射和互感值;提出一种采用圆形非晶合金的磁芯方案,对比分析磁芯厚度和安装位置对互感值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铝板的屏蔽方案,研究了屏蔽材料的边缘效应,对比分析屏蔽材料厚度和安装位置对互感值和电磁辐射的影响;最后结合工程实践中对成本的控制,将线圈铺设量最大的原边线圈匝数减少73%,降低材料成本约70%,同时电磁耦合机构整体对外电磁辐射仍然满足标准要求。为验证电磁耦合机构优化措施的有效性,根据优化后的电磁耦合机构模型,搭建非接触牵引供电系统实验台,测量其周围空间的电磁辐射。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白云鄂博矿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宝藏,目前对于白云鄂博矿物的利用仍然以传统选矿-冶金的方式为主,造成的矿物资源利用率较低且缺乏高附加值的技术以及产品。例如在选矿过程中未利用的稀土、氟、磷等元素进入尾矿中堆存而造成严重浪费,铁精矿中的稀土、锰的进入高炉渣堆存。除此之外,球团烧结、稀土精矿的分解各个环节中,“三废”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近年来,随着材料化冶金研究的深入,科研工作者对利用
性能优异的铲齿不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可大幅度提升挖掘机的作业效率,从根上减少了其成本消耗。目前,我国国产挖掘机铲齿的实际使用寿命通常只有3~4周,且消耗量高达500万把/年,这迫使我国每年仍需要不断进口大量且昂贵的铲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型国产铲齿用钢及其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已备受关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随着对绿色生产及节能减排认识的不断提升,贝氏体钢因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和综合性能优异等被
钛合金凭借其高比刚度、高比强度、出色的耐腐蚀性能,在现代飞机制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根据实际尺寸直接制备零件的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可以迅速而准确的制造出形状复杂的大型构件,减少零件间的连接。对于钛合金这种难加工材料,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加工工序同时缩短加工周期,因此对于增材制造钛合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
脓毒症(sepsi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常见病因,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给全球医疗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然而针对脓毒症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应激体系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它通过调节抗氧化反应原(ARE)介导的抗氧化酶和Ⅱ相解毒酶等的表达,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Nrf2相关信号通路及其在脓毒症器官损伤中的最新研究进
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依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活教育"思想的课程论,就是说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活的书,活的教材。幼儿园绿色种植活动是通过让儿童亲身体验播种、栽培、收获等种植过程,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来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
随着课程思政研究的逐渐深入,课程思政源流、内在机理、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日益清晰;实践探索快速推进,课程思政制度机制建设、教师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构建趋于体系化,部分实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向前发展,需要在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建设、标准体系与评价机制研发、“同向同行”机制建设等层面实现突破,并系统解决课程与教学创新、教师发
新时代,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课堂教学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但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面临诸多难点问题,例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关系、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大思政”与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关系、课程知识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理念构筑、举措联动、
课程思政是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践中,对课程思政二元对立式的外在化理解,出现组合式、标签式等外铄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流于形式。扭转这一困境,根本上要从立德树人大格局看待课程思政建设,遵循内生育德,将课程与教育、育才与育德相统一,实现课程回归教育本真。激发课程思政内生动力,核心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各美其美中保持美美与共,关键是发挥教师育德能动性。
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是基于学生发展阶段性、连续性、渐进性构建学段有机衔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一体化、全贯通的课程思政体系。应采取常态化宣导、多样态活动、循证探索等路径,使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入脑、入心”;基于“学段”超越思维,构建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架构和课程思政共同体;综合多因素,分别构建基于课程和基于学段的并行目标体系,形成课程思政目标向上托举与递进、向下关注与接力“平
热带气旋的形成是大气中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远洋观测资料的匮乏以及本身的多尺度特征,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是当前热带大气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利用高精度数值模式成功模拟台风“鲇鱼”(2010)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关键中尺度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台风前期扰动中中层涡旋的形成和发展、水汽的变化以及他们对“鲇鱼”台风形成的影响。高精度数值模拟显示,在“鲇鱼”形成过程的早期,对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