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天一直是Internet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IM)。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自1998年由以色列几个年轻人推出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ICQ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IM软件发展速度惊人,它以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通信的特点征服了广大用户,PC机端的即时通信(IM)为用户提供了支持硬盘共享、在线音乐播放、寻呼、文本聊天、语音聊天、视频、播送新闻等各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网友们的交流,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据统计,迄今为止全球有几亿人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在网上交流。即时通讯工具使用频率之高,超出任何一种网络软件。有专家预测:“作为商业通信工具,即时通讯(IM)的应用将于2006年取代电子邮件,成为最流行的互联网通讯工具”。就目前情况而言,即时通信软件市场已达到了的饱和状态,但是随着第三代数字通信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网速将不断提高,以及手机内存容量的不断扩大、无线互联网和互联网互联互通能力的加强。把即时通信(IM)做到手机上,供用户随时随地的使用,不论是市场成熟程度,还是技术方面都提供了成为现实的可能。这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通信方式,是通信领域里的一次革命。 《移动互联网即时消息传递系统PICA的研究和应用》就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开发研究的成果。 本文是对基于开源的Jabber协议的移动互联网上开发即时消息传递系统PICA的研究,重点讨论该系统所使用的协议—Jabber协议的分析及在该系统的应用,具体讨论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客户端的设计、服务器端各Jabber服务器的构建分布、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以及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等内容。 本文研究的关键技术、技术创新点和所做的工作如下: 1.该系统的基本架构设计 (1) 系统设计为三层的C/S结构,三层C/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三部分。其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原来的数据层作为DBMS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关键是要将表示层和功能层分离成各自独立的程序,并且还要使这两层间的接口简洁明了。 (2) 系统设计涉及到三个角色:客户、Jabber服务器、互联网。 (3) 客户端通过GPRS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换,用GPRS服务,可以使手机与网络时刻保持连接,而且是按流量来收费,数据的传输速度、传输的质量以及数据的传输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Jabber服务器与Jabber服务器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 2.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关键技术 (1) 支撑平台,LINUX作为主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硬件平台是PC机(运行windows XP)采用C/C++开发;数据库采用MySQL(企业版)作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数据库平台;客户端的硬件平台是各种型号的手机,采用SUN公司的J2ME1.0进行开发。 (2) 在该项目中,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基于两种技术:推技术和拉技术。 (3)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Jabber的XML流的形式进行的,对Jabber的XML的编码方式的理解与定义是该项目的关键技术之一。 (4) 解决服务器端的负载均衡问题是该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客户量的增加,原有的Jabber服务器显然是不够用的,所以必需在服务器端设计成能随实际需要来不断增加新的Jabber服务器,新增加的Jabber服务器不能影响现有的Jabber服务器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