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本身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问题。比如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2013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许多高校毕业生将城市作为其择业的首选,而整个社会新老更替、新产业发展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偏紧,导致城市的就业压力都非常的大,甚至高学历劳动力的失业水平逐渐上升,整体就业情况越来越差。基于此,本文以长沙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样本分析,以此探讨二线城市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特点、难点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政府、学校、企业、大学生四个方面就我国大学就业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以期为长沙市乃至我国所有二线城市的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二线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体系构建。界定了二线城市、劳动力就业、大学生就业本文几个核心概念,从经济产业结构和政府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和高校专业机构,用人单位制度和用人理念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四个方面把握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因素。以长沙市为例的二线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从大学生毕业期望和二线城市大学生输出情况,分析了二线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并以长沙市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对长沙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以点及面的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对策探讨。根据前文影响大学生就业相关因素的阐述,结合对二线城市大学生就问问题的实际调查和问题分析,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企业层面、大学生层面就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