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盲源分离的MIMO系统盲均衡算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是一种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采用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能在有限的带宽内极大的提高系统信道容量。实际MIMO系统中会受到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和用户间干扰(Inter-user Interference,IUI)的影响,因此,在均衡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信源分离。传统的处理方法需要发送训练系列,增加了额外开销,降低了频带利用率,对此,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盲均衡算法与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算法相结合,前者负责抑制干扰,而后者实现信源分离。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种盲源分离算法与不同盲均衡算法的组合,对比分析其算法性能并分别加以改进。其中,三种盲源分离算法分别为基于互相关函数(Cross Correlation,CC)最小的算法、基于多用户峰度(Multiuser Kurtosis,MUK)最大化的算法,和约束拟合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的CFPA算法(Constrained Fitting PDF Algorithm)。分别对比三类算法的精度和收敛速度性能可知:CFPA类算法精度最高,MUK类次之,CC类最低;CFPA类收敛速度最快,MUK类次之,CC类最慢。但是CFPA类算法的复杂度也最高。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提高CC类算法和MUK类算法的精度,在对CFPA类算法精度影响较小的情况下降低其算法复杂度。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CC类和MUK类均衡算法,通过引入动态误差反馈机制,有效提高了算法精度。其中,将互相关类的CC-MMA算法稳态误差降低6~10d B,将CC-MMA-DD算法稳态误差性能提升1~2d B;将高阶统计量类的MUK-MMA算法稳态误差降低9~11d B;改进的MUK-MMA-DD算法,稳态误差性能提升1~5d B。2)针对高精度CFPA算法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通过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代价函数方法,使其计算复杂度得到了明显降低。同时,对CFPA-MMA算法稳态误差牺牲小于1d B;对CFPA-MMA-DD算法稳态误差牺牲小于0.5d B。
其他文献
稀土离子掺杂无机荧光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例如:发光效率高,化学性能稳定,光谱可调,环境友好等受到学者们广泛研究。而作为最常用的激活剂—二价铕离子,它具有丰富的5
颗粒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系统。伴随外界能量输入,颗粒会自发形成各种斑图、团簇或者分离现象。颗粒分离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化工和药品
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基于密钥加密,其安全性严重依赖于密钥的复杂度,已逐渐暴露出其安全隐患。更为基础的物理层安全无需复杂的密钥,而是从信息论的角度探究无线传输的理论安
自从人类踏入近代的历史进程,各民族都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洪流之中,这个历史发展总趋势在昭示着人们,一个民族的独立与繁荣决不能脱离世界发展的轨道、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同样,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中国要谋生存、求发展,势必要融入世界经济秩序之中,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外贸发展制度。有效的发展制度需要有进步的理论指导,因此近代中国大量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理论,希望能够为中国如何在世
空调系统能耗占比不断增大,已成为住宅与非住宅建筑中最大的能源消耗终端,提高空调系统能效,降低能耗已是节能减排的关键。空调系统中换热器对系统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优化换热器能有效提高空调的性能。气液分离式强化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强化传热技术,在冷凝器上应用已有研究证明能有效增大传热系数并减小冷凝压降,可以有效提升空调系统性能。将气液分离式强化传热技术应用至蒸发器中,通过气液分离,对制冷剂干度与
无线网络链路调度问题主要包括两个子问题:一是极大链路调度(Maximum Link Scheduling)问题,即最大化单时隙内可以并发传输的链路数量;二是最短链路调度(Shortest Link Sched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组织、开展各类型的阅读推广工作,提升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责任和使命。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迈向信息社会及知识社会的进程明显加快。由于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所带来的信息环境的巨变及人们获取、传播、利用信息的行为方式的变化,给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欲提升阅读推广工作的绩效,须科学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安全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致身份识别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而人脸识别作为近几年快速成长的一种身份识别技术,吸引了一大批研究学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