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层一般采用半刚性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构形式。反射裂缝是这种结构形式路面常发生病害之一。裂缝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迅速发展成贯通裂缝,使路面结构层发生破坏,严重影响道路的服务性能和使用寿命。季冻区道路所处环境恶劣,温差较大,这种病害对道路产生的破坏将更大。半刚性基层材料在强度形成的过程中易产生硬化失水的干缩裂缝和环境变化引起的温缩裂缝,这是路面反射裂缝的根本来源。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是铺筑在基层和面层之间的一种新的层间处置材料。它不仅在防水、粘结、应力消减及抵抗反射裂缝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而且橡胶粉的应用解决了废旧轮胎“黑色污染”的问题,符合当前社会所要求的“废物利用、环保节能”的理念。本文以吉林省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为背景展开对季冻区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的技术研究。首先,对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类型、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总结概括,提出组成橡胶沥青原材料的技术要求,确定单层封层和倒装封层作为选择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类型的研究对象。对路面裂缝产生机理和防止反射裂缝机理进行研究,确定橡胶沥青碎石封层能防止基层反射裂缝的理论可行性。其次,通过对橡胶沥青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的技术要求确定了影响橡胶沥青特性的主要因素。运用正交的思想对各因素不同水平下的试件进行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各因素最优水平下的参数组合。然后,运用正交的思想对组成单层封层和倒装封层原材料用量进行组合,通过对经过15次-20℃?15℃冻融循环后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得出两种封层类型原材料的最佳配比。运用该材料配比制作一组试件,测定该组试件的抗剪强度,与试件冻融之后的剪切结果进行对比,检验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进行15次-20℃?15℃的冻融试验后的试件和没有冻融的试件进行拉拔试验和抗疲劳试验,选择性能较好的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的结构类型并对比试验结果检测其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在季冻区的作用效果。最后,对同步封层技术的施工工艺和质量的控制进行了研究,总结提出了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施工质量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