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全球化使跨文化交际成为现实需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交际者深受其本族文化的影响,往往将本族语的交际模式、思维方式、文化规约和语言知识带入交际中,这样便无法正确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语用失误便不可避免。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寻找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的方法。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英国语言学家詹尼·托马斯(Jenny Thomas)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她在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一概念,并把语用失误分成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还分别分析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从此以后国内外语言学家、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语用失误所作的研究,总结了他们的成就,也找出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多数研究都是从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理论等理论角度对语用失误的客观原因进行阐释,但是对交际者本身的主观心理研究得相对较少。学者们多只对发生在言语行为层面的语用失误进行了研究,而对语调、语篇层面的失误探讨还不够;大部分研究者只从听话者这一角度探索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而忽视了听话者。因此,作者提出了此文的研究视角——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脚本及突显观来研究语用失误的原因;既对说话者进行了研究,也对听话者进行了探讨。认知心理语言学认为,原型更确切的含义是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心理表征,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人的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在在长时间的记忆中,图式的总和便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若交际的双方未具备相同的图式,或缺乏调动图式的能力就无法将语言信息与大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以理解对方的意图,于是就出现了种种语用失误。再者,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不断范畴化的过程,由于认知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对相同的事物的范畴化却有所不同,若不注意范畴的差异也常常引起语用失误;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由于文化的差异,相同的语境中,脚本存在差异也容易引起语用失误。探讨了语用失误的原因之后,作者提出了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产生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更清楚地意识到:在言语交际中,语言的选择要与各种语境与文化因素相吻合,只有能够成功地作出顺应和恰当地作出选择,交际者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本研究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对语用失误的原因、表现以及减少失误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其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脚本和突显观可以用来解释语用失误,而且还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尚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语料涉及的面不宽,数量也有限。鉴于此,本课题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另外用认知语言学的其他理论来探讨语用失误还有一片处女地。